APP下载

听,马儿正在说

2018-03-23周雪庭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骏马匠人纪录片

那匹马正在复苏。

它的头颅倔强昂扬,对天嘶叫,气慑九州;它的脚间阵阵生风,一马奔腾,恣意万里。

千年之前,工匠用灵巧的双手,将盛唐阔大的气象凝结在了它陶瓷制成的躯壳上,如今,它静静地矗立在工作台上。然而,纵越时间的沧海,后人仍能从早已斑驳的彩釉间感受到它逼人的气势。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我见到了这匹来自唐朝的陶瓷马。一名匠人正用手中的刷子,一点点恢复它曾经的绚丽。每一笔,每一画,那么轻又那么重,似乎凝结着毕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对于文物的无上敬畏。握着刷子的手不只是手,幻化成一把钥匙,为当代人开启历史尘封的锁。

听说,修复文物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仅是上色,就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诀窍。修复时不能做成与原文物一模一样的颜色,而要将大部分掉了漆的部位涂成露胎的颜色,保留古老文物的痕迹。

我望着镜头中那双略显粗糙的手,思绪飘飞。这双手,同千年之前制造陶瓷马的那双古代匠人的手,会是一样的吗?

陶瓷马制作之初的景象仿佛呈现在了眼前——古人们正观察马的神态秉性,大至姿态,小至一根毛发在阳光下的色泽,甚至马蹄落下时扬起的微尘也细细研习;旁边的宣纸上,一匹骏马迎风奔驰,空白处密密麻麻地注着每一块肌肉的名字。陶瓷马在盛唐匠人的手中,逐渐有了灵魂,开始奔跑。

穿越时间的层层迷雾,不同年代的匠人之间,完成了技艺的接力、文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历史的遗珠,需要去守护;先人的技艺,理应被传承。而陶艺,只是博大的中华文明中的冰山一角。那灿若星河的文明,又是多少古人无数个日夜的成果呢?

我望着纪录片中那双手,醍醐灌顶般,这才发觉,自己从前所仰望的德日的“工匠精神”,早已在中华大地绵延数千年。我们的血液中都流淌着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匠人之气。

这样的匠人之气,其内核是民族之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匹逐渐苏醒的马儿和无数个自己一起,似风奔驰,时而雄浑地嘶鸣,向世人展示它卓越的风姿。

它曾随始皇一统天下,留下永恒的兵马俑;也伴西楚霸王南征北战,自此无人不知乌江自刎的悲烈;还载成吉思汗巡遍亚欧大陆,昭示中华民族的刚烈血性。当骏马飞驰至21世纪,在我看来,便化作一辆辆疾速行驶的高铁,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奔腾的中国的速度。

这是民族的魂。而正是日积跬步的匠人精神,铸就了大气磅礴的民族之魂。

从清朝时洋人给慈禧建的铁路,到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铁路震惊中外,再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的中国高铁。曾为这翻天覆地的改变奉献力量的,有无数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从线路工程到牵引供电,从列控系统到高速列车,每一个零件都实现了绝对的精准和完美,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坚持与守望毋庸置疑。

然而近年来有关豆腐渣工程的報道也不在少数,似乎我们对古人的工匠精神的继承并不全面。若想更好地守望匠人精神,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更要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寻找匠人精神的根源,兼收并蓄,以开拓创新。

其实,粗制滥造毕竟是少数,许多品牌的成功正宣告着现代人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不信你便看,两弹一星、北斗导航、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量子通信的跨越发展,海尔、腾讯、阿里、华为、同仁堂的品牌塑造,哪一样不是自主创新、匠心独具的结果。也正是来自各行各业千百万平凡人的量的积累,来自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促成了中国速度、中国制造、中国精神的凤凰涅槃!

我终于理解,原来“工匠精神”并不仅限于匠人的精雕细刻,每一份工作都不能缺少它的存在。于我们个人而言,认真做好眼前事,对工作学习秉承一丝不苟的态度,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守望,是对民族珍宝最好的守望。

电视上纪录片仍在播放,随着匠人的修复,陶瓷马破败的身体逐渐变得充满活力。

凝神谛听,骏马似乎正述说着那些早已种在我们心底的信念:继续为“工匠精神”守望,为民族之魂守望。

作者简介:周雪庭,女,籍贯:山西,学历:高中,单位: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骏马匠人纪录片
眼前看得见骏马,心中装得下草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骏马在锡林郭勒草原奔放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Beitaisi/贝肽斯 LM203(LM203 小骏马)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