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参与我会理解

2018-03-23刘永彬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初中班级班主任

摘要:初中生是一群身心发展俱半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而有待提升,拥有一定的大局意识却时常任性,道理都懂可行为尚未跟上。在这样的状态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否有效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就成为了考量班主任能力的一个标杆。本文从分小组、建机制和设评价三个主要方面,谈谈自己对多年来坚持实施的小组管理模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班级;班主任;小组管理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素质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班主任处于这样的改革进取年代,对自己的工作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断进修、不断修订,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跟进对学生的服务。从各个科目的课标颁布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每一科目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强调,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科的公开课、示范课课堂上,也几乎清一色地插入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现试从分小组、建机制和设评价三个重要环节,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分小组,保证管理有序进行

有的班主任认为,在分组的时候,要让每一个小组势均力敌,以确保能够展开竞赛,所以将全班学生按照ABCD进行等级分类,然后再把四个等级的人,均匀地分配到每个小组当中。这样的思考固然有它的道理,但其实质还是从方便班主任管理的角度想问题,扣一个比较大的帽子,可以说是官僚主义作怪,这样的班主任并未有完全从利于学生的角度想和做,换言之,就是没有真正将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体。其实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立场,也就是学生的方面去斟酌呢?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其实哪一个班主任都是曾经的学生,他们有经验这样做),想想:如果今天我想要提升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的话,在这样一个班级现实面前,该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这时班主任便可以据此采用其他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分组。

二、 建机制,激励小组共同进步

在实行小组管理模式的班级中,班主任几乎都运用上了组间竞赛激励机制,很多十分负责、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班主任,还亲自制定评比细则,小到提问不举手,起来不回答,回答太小声,分别扣零点几分,都认真研究过。我觉得,竞赛有用,激励也不错,大方向都对,但中间的构建和实施都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如前面的大小事宜都一手包揽的方式,确实是吃力不讨好,这不用多说;只重组长,认为让组长去管成员的思路是可取的,但一定要注意让成员也有表达诉求的途径;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全班执行,也可以由小组自行制定,经班主任核准之后执行等等。

激励机制不仅可以運用在小组竞争之中,也应当应用于学生合作当中。如采用轮流任职法,发现每个学生所适合的角色,渐渐放他们走上自己的最佳舞台,同时也形成事实上的换位思考,让学生养成相互体谅、彼此帮助的良好习惯。又如运用行为激励法,首先在班级里要制定一个纲领性目标,然后小组内也要有目标呼应,以目标为诱因,层层激发小组与学生的进取追求;再如榜样激励法,在班上和小组内定期进行集体对个人的阶段性总结,并据此评选出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等,照片上墙、事迹上墙,召开颁奖宣传会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踏上“星途”的光荣,并推动班级中所有人提高进取心。

而所有的机制,需不需要制定,怎样制定,制定什么内容等,全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班主任只要掌好舵就行了。

三、 设评价,导向健康自主之路

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评价经验,我觉得,无论在设定还是执行评价时,班主任心中都一定要保有一个理念,就是评价应当是将学生导向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鉴于初中生的向善与成人相似,而其犯错却不可能与成人并提,因此,对评价的模糊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在设定时预留一条解释权会比较灵活,不至于到执行时将自己推进或者伤害学生,或者违反规定的尴尬处境中;而在执行时,则要遵循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这种方式在刚执行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使组长和班干感觉无所适从,但只要班主任进行耐心地引导,告诉全体成员规则存在的前因后果和根本原因,赢得大家的认可与配合,从长远而言,班级的管理效果会远胜于以只知执行管理不知其所以然方式,而且知晓了制定机制的必要性后,会形成良性循环,班干、组长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友善,而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方式,也更人性化。也许有人会担心,这种方式极易可能造成人治代替法治,从而出现徇私枉法的现象,但事实上,我在顺畅运行了上下相互监督机制后,不偏听偏信,给予普通成员下情上传的通道,舞弊现象再也没有发生。换一句话说,即使发生了,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也是可以杜绝今后发生类似情况的。

其实我觉得,实行小组管理也只是学生管理的一个有效的过渡手段,最终学生要学会的是,在团队合作中做好自律和他律,最好是让评价制度成为学生奉公正己的孙悟空之圈,在看到、提到的时候,就不愿意去触碰它。所以我认为,评价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也要琢磨到它的震慑性。

学经济的人从人的管理、动物的相处和与自然的关系中,总结出了许多的法则效应,诸如羊群效应、鲇鱼效应、巴莱多定律、霍桑效应、木桶理论等,做班主任的人,由于同样从事着管理工作,因此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如果说从前的培养班干管理班级的方式,深受羊群效应、巴莱多定律的影响的话,那么,今天的班级小组管理模式就可以从霍桑效应、鲇鱼效应中得到更多的灵感,当然班主任也要注意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管理中,遵循刺猬法则、手表定律、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等,以预先避免可能出现的学生问题。这样,在借鉴、分析、拿来中不断实践和总结,提高自己对班级小组管理的认知,就一定能够使这种方式在提升中完善,在完善中高效。

参考文献:

[1]金理开.“小组合作竞争与全员自主管理”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30.

[2]姜立新.小组合作式的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5,02.

[3]姜艳蓉.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3,04.

[4]柯峰,汪丽君.自组互助合作发展——“包容性”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7.

作者简介:

刘永彬,福建省龙岩市,福建武平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初探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