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实验之不足及创新

2018-03-23涂艳容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创新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就是以实验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空间。既然小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那么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教材内容的完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给我们留下许多遗憾和困惑,需教师适时改进创新。

关键词:实验;创新;科学

一、 实验体会的不够及改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中,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学生配套实验包中只有一个已粘连的小气球。课文插图中的锥形烧瓶及气球更适合老师做演示实验。瓶内的空气遇热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气球皮鼓胀起来。瓶内的空气遇冷体积缩小,瓶内的空气就会往里缩,气球皮瘪下去。分析气球的胀与瘪能反映出空气的热胀冷缩,而导致气球胀与瘪的是温度的不同,冷热不同。因此学生的分组实验也需要准备热水、常温下的水、冰水,还需要一大堆的瓶瓶罐罐,同时还要保证气球与锥形烧瓶接口的密封性,复杂异常。实验效果比较明显,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强烈。我感觉最好能让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自己动手做,体会更深刻一些。

改进:实际上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早就有成熟的经典实验,采用试管+橡胶塞+直角玻璃导管。实验时用手掌捂,使试管内的空气热胀冷缩来移动玻璃导管中的一段红水。教学中可利用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设计“比一比谁的热量大的教学活动”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又如:《空气占据空间吗》,让学生把一团纸巾放入杯底,再将杯子垂直倒扣入水中,取出杯子,观察纸巾是否浸湿。这个实验简单有说服力。但部分学生实际操作时将杯子垂直倒扣入水中,总会有一些小误差。于是我为了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改进了一下:用两个透明饮料瓶,把瓶盖拧下来背靠背粘贴在一起,在两个瓶盖中间钻上小孔,再把瓶盖拧到其中的一個空饮料瓶上,接着把带盖的饮料瓶倒立,拧紧到另一个带有颜色水的饮料瓶上。实验器材准备好了,接着提醒学生思考并观察:我现在把带有颜色水的饮料瓶上倒过来放到上方,水会不会哗啦啦流入下方的空饮料瓶里?学生通过思考甚至争论,再观察现象,此实验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印象更深刻一些,体会更多一点。

二、 实验材料的不足及创新

我们学生配套的小学科学实验材料包对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有一定帮助,但有些材料易碎易弄丢,可操作性缺乏,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有些孩子甚至当垃圾扔掉了。结果就是老师浪费精力和时间,学生挫伤了科学探究积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热是怎样传递的》有两个活动:(一)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是怎样传递的,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二) 课文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段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等到上课时,学生就向我抱怨,都说粘不牢,成功者寥寥无几,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找问题:通过了解又自己亲身实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由于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但蜡的凝固时间快(指冬天,夏天正好相反),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

改进:改蜡为医用的凡士林或者黄油也行。找来了一些医用的凡士林交给学生去尝试,经过一番忙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三、 实验材料缺乏及寻找

有些科学实验材料仪电站没有配发,也买不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要做实验,你老师还得去费一些周折,提前去找好材料来呀!例如:三年级上册材料单元《比较韧性》里,研究长短、厚薄、宽窄一样的铁条、木条、塑料条、纸条哪种材料更有韧性?要完成实验,必须先准备这些材料:塑料条的米尺市场有卖,木条和纸条也可以自己做,我想用钢尺代替铁条,可是厚薄又不一样,很难达到教科书的要求,只好将就着完成了实验,但心里总有点儿不踏实的感觉。

我热切盼望能改进一些实验方法,或能有配套的实验器材,至少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时不会勉为其难。

又如五年级上册《光》单元《影子》实验时,实验室里的太阳高度仪几乎是一次性用品,轴心让学生一插一拔,差不多全断了。于是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用一支铅笔或者圆珠笔的笔芯穿过一张白纸,再固定插入一块橡皮里,通过实验,每个小组测出了物体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汇总后分析、比较数据,从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影子的长度和物体长度顶点的连接点、角度相似,学生就能发现影子有什么特征,物体和影子有什么关系,并且又产生疑惑:巧合还是规律?这样为“太阳的位置在斜线的延长线上”“光沿直线传播”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看见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学生配套实验包操作有些难度;实验设计有些难以实施;实验抽象难以直观等等。对于这些现象,一线的教师须因地制宜适时改进。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学中有困惑才会想着去解惑,在解决迷惑不断想办法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科学.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

涂艳容,湖南省益阳市,益阳师范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创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