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段的养成教育

2018-03-23朱晓宏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小学

摘 要: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教育手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段,更突显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中,我们可以依照一定的策略,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德育;养成教育

“人言三岁定八十。”小学阶段是个人立志、修德、成长的基础阶段,而小学低年段,则更是基础中之基础,故我们欲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新时代公民,则必须重视小学低年段儿童的德育培养。

习惯成自然!习惯乃是最强大的教育手段,能于不知不觉当中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改造一个人的道德。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中为自己的行为所做的决定不下2000个,而其中由于习惯面做的决定竟然占到了95%以上。

一、 教育得法,润物无声

养成教育与其他的学科教育不同,它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就隐没在儿童平时的生活、学习与交往中。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父母与教师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榜样

父母是儿童的首任教师,对儿童有榜样作用。但就低年段儿童而言,教师的榜样作用甚至比父母还要大。儿童一天接触的人里面,教师是最具有权威的,同时也是最能让儿童集体受到影响的人物。因此,要做好儿童的养成教育,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只有自身师德高尚,行为良好的教师,才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儿童效法的目标。

2. 校园的环境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沃土

校园,是儿童生活中除去家庭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同时,也是儿童最主要的学习、交往场地。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议、校园环境的整洁、校园绿化的活力……都能给孩子以美的熏陶,给孩子以心灵的力量。

一个环境优美、整洁的校园中,儿童是不会乱丢乱吐的。一个有文化气息的校园中,儿童是不会大声喧哗的。一个有着许多名人激励的校园中,儿童的志向是不会庸俗的。纽约曾是罪犯横行的城市,于是纽约警方开始大量抓人,可是效果一般。直到后来,他们开始在街区大搞清洁、严抓地铁选票,从这些日常环境、身边小事做起,纽约的治安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这就是环境的力量,细节的力量。

3. 切身的体验是儿童道德品质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只有切身地体验到良好的习惯,适应了良好的习惯,儿童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只要几周。也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好的习惯,还是一个坏的习惯,它的形成,都只要三周。所以,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强化孩子们的切身体验,就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养成习惯,影响终生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养成教育的核心一环,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培养孩子们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1. 认真与细心的习惯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抑或以后的事业上,认真,都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儿童认真的习惯。它包括:认真上课、认真做作业、认真做值日、认真做家务、认真学习保护自己的知识……在这些平时的学习、生活细节中,都能体现对儿童认真习惯的培养。也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决定了孩子们日后事业、工作上的成败。

2. 勇敢与坚韧的习惯

无论是在学习当中,还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以后,孩子们都应该养成勇敢、坚韧的习惯与品质。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条完全平坦的路,人生的旅途上,孩子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险阻、挫折与失落,如何在这些负面的消极因素前继续前行,达到成功,则需要不屈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现在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究其根源,其实许多都是出在面对困难没有克服的勇气这一条上。故而我们小学阶段的德育,就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勇敢与坚韧的基础。所以,上课勇于举手发言、勇于表现自己、失败了有风度的祝贺对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些都是培养儿童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

3. 自觉与自主的习惯

人是有自主能动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但这些能力的发挥,都必须在个人自觉与自主的前提下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儿童自觉与自主的行为习惯。例如:自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觉帮助集体和同学、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关心集体、自主管理、自主分配零花钱、自主识字……只有养成了这些自立自主的习惯,我们的孩子才不会是温室里的花朵,而将是参天的大树。

4. 合作与开明的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通与沟通的社会。而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发展,这些都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分工,学会在合作中与人交往、交流,学会体谅别人,学会有计划地做事,而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在实际的合作实践中,孩子们将明白到世界是不以自己为中心的,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我们要学会体谅他人,包容他人,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这样的团队,才能成功,这样的人生,才能成功。

5. 感恩与分享的习惯

我国自古重孝,当代亦大力提倡感恩,可见,孝悌、感恩、尊师重道这些优良的传统是不能丢掉的。而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注重让孩子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并能将他们发扬光大。除此以外,在感恩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扶助弱小……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陪伴孩子的一生。

三、 知行统一,情理交融

教育是讲究策略的。特别是德育,更应该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以往的德育,往往是教师说一大堆,学生听一大堆,但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1. 知行统一

究其原因,在于知行的不一致。许多时候,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实际的生活中,却懒得去做、不想去做、不愿去做,或者不能去做。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到让学生知行统一,即有道德知识,也要有道德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养成教育。

2. 情理交融

感情,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教育工作的润滑剂。充分利用学生对老的依恋与信赖,可以事半功倍地收到教育的效果。而除了感情外,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所做的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行。养成教育是小学低年段德育的核心,也是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到其特点与做法的基础上去开展工作,我们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收获喜悦与甘甜。

参考文献:

[1]王杨.涓涓细流水到渠成——小學低年段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8).

作者简介:

朱晓宏,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小学。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