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农村特困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2018-03-23刘敏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即他们能否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特困生;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学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却是异常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教学经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

一、 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

多数特困生对学习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的英语教师有畏惧心理,对英语课堂有畏惧心理。鉴于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摈除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代沟问题。只有这样,初中英语课堂才会充满欢声笑语,班级中所有的学生才能投入自身的全部精力去学习相关的英语知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为提升特困生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如,学习“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這一内容时,笔者在展开新课之初,就以轻松的口吻询问他们:“Boys and girls, Whats the way you usually greet people?”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say hello”、“hug, big hug”、“smile”等,此时班级的氛围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之后,笔者又询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formal way of greeting?”学生们开始思考,见状笔者就引导他们打开教材,开始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从而学会使用正确的礼仪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始终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对他们掌握英语知识极有帮助。

无论什么时候,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对话,永远是搞好学问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那些特困生才会愿意学习知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 改变单一教学方式

特困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环节无趣,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特困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内容时,笔者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展开新课的学习之前,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像“cat”、“dog”、“monkey”、“elephant”等,让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形成直观的认识的同时,对即将展开的新课产生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又问了他们这样几个问题:“Boys and girls,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Do you have any small animals in your family?”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能基本领会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笔者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句子等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总结。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能收获到更多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让那些特困生在体验不同学习方式的乐趣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用生动的语言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学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节课时,笔者充分结合图文信息,给学生描绘了这样两个场景:When you were in the zoo, you suddenly noticed a visitor imitating the monkeys movements. What would you do?(你在动物园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个游客在模仿小猴子的动作,此时你会作何反应?)、“Over the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ases of small animals being hurt. 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ace of such a situation?”、“What do you do when you see someone hurting a small animal?”笔者运用充满生活性的语言,给学生塑造了这样一个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展开新课的学习。

通过以上两则例子,我们发现教师多使用生动的语言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画面化成形象的、贴近生活的场景,从而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且这种生动的语言更能够拉近他们与陌生课本知识的距离,进而更好地展开知识的学习。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生动的语言创造趣味性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等,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着很大帮助,尤其是对那些英语特困生而言。因此,教师应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使用适合他们的教学语言,以激起学生对英语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促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以人为本理念[J].现代交际,2017.

[2]胡艳.浅议新课改下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胡艳[J].现代交际,2017.

作者简介:

刘敏,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二郎中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