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8-03-23孙婧王野
孙婧 王野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探讨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如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实践育人;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5后”;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25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精神指引给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95后”是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个性鲜明、追求自由,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具有这一时代的特点:崇尚独立、追求个性;喜欢自我管理、缺乏团队意识;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善于自我表达;抗挫能力差;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推陈出新,大多有一技之长;接受新事物能力快。
(一)理想信念主体化
“95后”大学生在“象牙塔”学习生活过程中,一方面,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他们崇尚自我管理、自我选择,主张个人意识、主体意識,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与“80后”“90初”相比,在选择大学选择专业时,他们更为理性,更多的是考虑个人理想、个人兴趣喜好和就业前景。另一方面,过于追求个性、独立,导致“95后”大学生在遇到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相冲突时更多关注个人利益的满足,追求自我实现,忽略他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久而久之,集中体现为忽略他人感受、团队意识差、集体意识淡薄、对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考虑不周全等特点。
(二)理想信念多元化
大多数“95后”大学生的成长伴随优越的物质条件、多元化的知识环境、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和多极化的政治背景,他们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推陈出新,看问题的视野开阔,在选择自己的成长模式时,会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规划,而不是盲目遵循过去的规则。这样,一方面,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另一方面,由于其心智还不够成熟,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95后”大学生容易出现迷茫和困惑,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容易淡薄,出现模糊和偏差。
(三)理想信念务实化
“95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他们大都务实,厌恶空话、套话,他们追求物质和利益,喜欢用脚踏实地的方式去取得既得利益,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近几年激烈的就业压力使得“95”后大学生更关注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再加上目前就业市场的一些畸形现象使其对社会产生一些偏差认识,导致部分“95后”现实化、功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理想信念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角度确立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2]。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布局,对其他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统领作用,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有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大学生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武装头脑,辨析多元价值,明确努力方向,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全民族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心,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集体层面提出的价值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价值追求目标,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我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内核。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推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深入人心。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是对公民个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对“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应该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生活,能经常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内化到自身道德体系中,从而塑造高尚的人格[3]。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95后”大学生与“80后”相比性格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如何做好“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授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课功底、渊博的知识,还应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尤其应将“95后”大学生所关心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起来认真剖析,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对“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是久远的、深刻的。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沃土,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良好载体。首先,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品牌示范作用。在时机选择上,既要利用“五四”“一二·九”等传统主题日,又要结合社会热点、校园焦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方法选取上,既要选取学生参与度广的团会、微团课,也要选取他们喜欢的校园广播、报告季,尽可能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同时鼓励他们开展思维碰撞,在碰撞中进步、成长。其次,积极发挥理论性社团的作用。理论社团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更了解大学生的想法,其自主开展的活动可以更贴近学生实际需要,肩负起吸引大学生关注党的重大决策、重大方针,协助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成果深入人心的重任。
(三)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是检验理想信念是否真正发挥作用的试金石,大学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转换成实际行动时,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成为其真正的践行者[4]。
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充分考虑“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投身社会实践。高校应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重要工作,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去,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给“95后”搭建更多的实践体验平台,鼓励“95后”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让他们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意识,养成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5]。
(四)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
网络成为“95后”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是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表达自我、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阵地: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主体建设,让主流声音夺得教育的制高点,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和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充分跟随“95后”大学生的步伐,运用微博、微信、校园BBS等公共平台,打破以往机械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宣传模式,用“95后”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及时、准时发布权威教育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其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5.
[2]薛利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39-242 .
[3]杨文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的探索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11):481.
[4]涂冰.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科教导刊,2015(6):5-6.
[5]徐洪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法制博览,20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