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与经验
2018-03-23李朋滕常勇
李朋 滕常勇
摘 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权威;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159-02
维护党中央权威,即要求全党服从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消除一切宗派主义、地方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从而为领导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和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399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展党的建设、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习近平曾指出:“维护中央权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大、最根本的纪律,是党凝聚队伍、克敌制胜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及长征期间湘江战役重创的惨痛教训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核心,逐步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和方针,并坚决贯彻执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胜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坚决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政令畅通,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赢得战争的根本保证。对无产阶级政党而言,能不能维护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能不能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直接决定着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就曾严厉批评个人主义倾向,他认为个人主义错误思想“完全从个人观点出发,不知有阶级和整个党的利益”[2]85。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要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以党的利益为最高出发点,我们的党才能队伍整齐、步调一致,党才能达到完全团结统一,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历史证明: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才能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就具备了前提条件。
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实践
(一)遵义会议重塑党中央的權威
党中央的权威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领导革命走向成功的斗争中积累而成的。邓小平曾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3]309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博古曾长期把持党中央,此时的党中央有权无威、有威无望,只不过是共产国际遥控指挥中国革命的前沿阵地。“左”倾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等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沉重的损失,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大部分沦丧,红军被迫长征,在经历了湘江战役后,红军锐减至三万多人,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毛泽东认真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向贵州进军、变被动为主动的主张,并得到了中央军委朱德、周恩来等多数领导同志的支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改组了党的中央政治局,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最高军事指挥小组。至此,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后,在新的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摆脱十几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也逐步树立起来。
(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早在三湾改编时,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由于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都围绕军事斗争的胜利展开,因此,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统一指挥是维护和加强党中央权威的重要基础。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提出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此时新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挑战和威胁。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自恃掌握的兵力多,个人野心大大膨胀,不赞成中央的方针,主张南下并在军中散布对中央的不满情绪,甚至要求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面对张国焘不服从中央指挥、挑衅中央权威的行为,8月20日,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指出南下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然而张国焘坚持南下主张,背着中共中央电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党中央,甚至公然另立中共“中央”,自任“主席”。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责令他立即撤销另立的“中央”,停止一切反党活动。张国焘南下受阻,部队伤亡很大,于1936年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至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彻底破产。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一个统一的、组织严密的党,面对张国焘分裂党的行径,党中央与毛泽东坚持了有理有力的斗争,从而维护了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也增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三)延安时期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延安时期是中国时局大变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在根本上得益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决捍卫和巩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是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里强调:“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4]3601938年王明回到延安后,在根据地散布右倾思想,动辄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无视党的纪律,背着党中央搞宗派活动,严重违背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一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要求全体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5]594为了纠正“闹独立性”等宗派主义残余,中共中央把反對宗派主义列为整风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强调:“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要使我们全党的步调整齐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一定要反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6]822为了解决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1942年9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建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要求各根据地领导机关在实行政策及制度时,必须依照中央的指示。在决定含有全国全党全军普遍性的新问题时,必须请示中央,不得标新立异,自做决定。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正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5]675。
(四)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
解放战争爆发后,随着战争形势的顺利推进,许多解放区连成一片,许多城市也已解放或即将解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也日益发展壮大,到1948年,全国党员数量达到三百多万。在过去被敌人分割的战争分割环境下,党曾允许各地保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权,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和地方主义、游击主义倾向。这些都成为革命前进的障碍,而且不能适应即将领导新的国家政权的需要。1948年1月7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做一次综合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该区军事、政治、土地改革、整党、经济、宣传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的动态、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倾向以及解决办法。”[7]1264同年8月,中央又发出《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的指示》,督促报告制度的落实。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具体规定区党委、省委、军党委以至县委和师(旅)团定期向上级请示报告,达到全党全军在方针上、政策上、行动上的完全一致。期间,党中央采用严厉督促、转批报告、综合通报和个别指导等方法,促进制度落到实处,并对执行不力的党组织和军队进行严厉批评。请示报告制度的确立,对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意志和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夺取和掌握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基本经验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持党的集体领导
一个政党要有权威,首先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而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就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党的五大通过了《组织问题议决案》指出,中央应该实行集体的领导,从中央、省委以至支部。然而,在大革命后期紧要的关头,陈独秀压制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正确意见,继续向国民党妥协,以致革命失败,共产党损失惨重。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博古等人为首的党中央能力有限,又过度强调中央集权,一味地推行共产国际教条主义的指示,特别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拒绝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正确意见,导致失败,红军被迫转移。延安时期,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的重要性,毛泽东个人也发扬了很好的民主作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透彻地阐述了民主与集中、发挥积极性与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关系,强调“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张闻天在《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提纲中强调要“集体讨论,共同决定问题”。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决定》指出: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定之权。尽管毛泽东拥有最后决定之权,但纵观整个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毛泽东从未使用过,即便是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军事决策时,毛泽东也是征求其他政治局领导同志的意见,确保决策的正确性。正因为很好地坚持了党的集体领导,确保党中央政策和策略的正确性,党中央才更有权威,全党才更加信服党中央,自觉维护好党中央权威。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纪律视为生命线。严明的党纪,是我们党创建、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基因”。维护党中央权威既是组织纪律,又是政治纪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纪律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关系,是达到全军高度集中统一,保证军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胜利完成各项任务最基本的纪律要求。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鉴于张国焘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4]528张国焘分裂党的行径、王明在延安自行其是,根源在于他们眼里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中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抓住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关键所在,始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尤其是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建设,确保全党在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反对一切派别活动
一切派别活动都是对党的团结统一的破坏,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严重损害了党中央的权威,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革命战争时期,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分散的情况下,党内、军内曾出现过带有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严重损害着党的团结统一。在总结张国焘叛党教训时毛泽东曾指出:“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结果叛党而去,这是一个大教训。鉴于张国焘的和类似张国焘的历史教训,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这是中央和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责任。”[6]527在延安整风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反对宗派主义列入整风的重要内容,坚决根除一切派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毛泽东还号召全党同志“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对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实践,邓小平曾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经过延安整风,反对宗派主义,全党达到了新的团结。这是我们打胜抗日战争、打胜解放战争的根本保证。”[8]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9.
[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9.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