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治血先治肝”理论探讨

2018-03-23宋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医内科

宋斌

摘要肝的基本生理特点是“体阴而用阳”,因此一旦发病,最多出现的症状为血虚而气逆,阴虚而阳亢,甚则阳气浮越于上、于外,而酿成脱证。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强调应用“治血先治肝”,对此,文章将对“治血先治肝”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关键词中医内科;疏泄;藏血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血证论》曰:“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则血脏通畅。”人体之气血流通舒畅有序,有赖于肝之敷和功能的调节。“肝生于左”“肺生于右”,肝自左升发,助肺气肃降,升降有序,气机转输畅达,周转运行,维持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由此可见,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治肝的重要性。因此,对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治血先治肝”理论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主疏泄

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为典型功能性消化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属于中医学的“痞满”“胃脘痛”“厌食”“积滞”等疾病范畴。长期以来,多数医家认为消化不良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脾相关,治疗多从“脾(胃)”论治。然而在对消化不良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纯运用和胃健脾方药治疗,仍存在疗程较长、疗效不稳定、总体疗效不理想等情况。近年来医学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这类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是消化不良发病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对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类功能性消化疾病不仅与脾、胃等脏腑相关,与“肝、心”也存在密切关系。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饮食规律无常,损伤肠胃;或平素过于安逸,嗜卧久坐少动;或年高体衰、脏腑亏虚;或病后体虚,日久难复;或隋志失和,脏腑气机失调等导致肝气郁结,气血失和,胃失和降,心神不安。其病位在“脾胃”,与“肝”“心”密切相关,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神不调为其主要病机。因此,在健脾和胃治疗的基础上,应配合疏肝理气、养血安神之法,方能使得气血调畅、心脾调和,取效更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学明确指出,气滞是造成血瘀的重要因素。所谓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瘀。抑郁和焦虑是气机不畅,渐至血脉塞滞的主要原因。肝主疏泄,通过调节肝气运行可以达到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功。为此,运用疏肝解郁、化瘀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果取得满意疗效。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陈皮、薤白、枳壳疏肝理气解郁,为方中君药;川芎、红花、赤芍、丹参、水蛭化瘀通络,为方中臣药;甘草为方中佐使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瘀通络之功效。其中柴胡可镇静、广泛地中枢抑制、安定、抗感染、降低胆固醇;枳壳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强心;陈皮扩张冠状动脉;薤白可抗血小板凝聚;丹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微小动脉循环、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聚、激活纤溶蛋白、对抗血栓形成;水蛭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降脂、消退动脉硬化斑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纤维蛋白凝聚;赤芍扩张冠状动脉、镇静、解痉;红花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强纤溶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现代药理学证明,全方具有镇静、安定、扩状动脉、抗血小板凝聚、降脂、降纤、消融动脉硬化斑块、畅通心脏动脉血管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受损心肌细胞、促进心肌康复作用。所以,运用疏肝解郁、化瘀通络法,组成中药汤剂,治疗冠心病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肝藏血

阴血亏虚证:肝藏血,肾藏精,精可以化血,血也可以化精,所以有“精血同源”之说。精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血不足容易造成肝肾阴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筋脉挛急等,在对患者进行中医内科治疗时,应该注意滋肾养阴,使肾之精血充足,平衡阴阳。另外,肝体阴而用阳,在对患者进行内科治疗时,应该注意养血,濡养筋脉。在临床用药方面,必须坚持阴阳调和,不可过用泻火平肝之品,以免苦寒凝滞血脉。

围绝经期不寐:围绝经期女性不寐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妇女一生经历经、孕、產、乳,耗血伤精,七七正值肾气渐亏、天癸将竭、脏腑向虚之时,肝肾精血亏虚是此期发病之本,肾精不充,肝血不足,相火上燔,水不涵木,肝失柔养,疏泄失利,母病及子,心神受扰,五脏之气相搏,七窍失灵,脏腑失滋,神魂欠安,致昼不精,夜不眠。现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波动或减少,引起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女性不寐总因肝肾精血不足、心阳失藏所致。肝藏血、肾藏精,因此对于围绝经期不寐需通过滋养肝肾,补益精血,方能使虚阳得潜,心神得安,并需要根据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而灵活配伍化裁,个体化调理,配以心理疏导和日常饮食起居调护。

阳痿:传统观点认为阳痪发病责之于肾阳虚,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近年来,流行病学及临床证候群研究表明,肾阳亏虚、肝郁气滞、湿热瘀阻等证型所占比例相当。“房劳所伤”已不是阳痿的主要病因,肝郁气滞、湿热瘀阻等在阳痿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生活不规律,阳痿的症候群以实证多见,虚证少见,所愿不遂,情致不畅,肝气郁滞,久病人肾,导致肾精亏虚。阴茎勃起的物质基础是气血,肝郁、肾虚、湿热均可影响到气血运行,导致血瘀证候,从而宗筋弛缓。阴茎勃起不能,所以阳痿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肾虚血瘀,肝郁是病机特点,肾虚是病机的后期阶段,血瘀是最终结果,治疗以补肾疏肝,活血通络,兼气血亏虚,湿热下注,寒凝血脉,痰浊,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清利湿热,温经散寒,利湿化痰等方法。另外不同年龄阶段证型分布不同,中青年以肝郁血瘀湿热为主,老年患者多以肾虚血瘀为主。故而在阳痿的治疗上,要注意气血关系,从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人手可以增加临床疗效,在辨证论治时,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谨守病机。

“治血先治肝”是我国中医学重要的诊治思想,肝脏能够贮存血液、调节血量,为“气血生化之所”,一旦肝出现功能损伤,则会出现其他病理变化。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应该明确意识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都与血息息相关,合理应用“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冲脉”“冲主血海”“冲为十二经之海”等思想处理好气血关系,将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由此可见,“治血先治肝”在中医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中医内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CRP、RF的影响研究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