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分析及疏导策略

2018-03-23吴群年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生

摘 要: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本文着重探讨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可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来防止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关键词:学生;预防与消除;心理辅导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开始,也是奠定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然而,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在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占全部学生的10%~30%,而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逆反心理严重的又占到10%~20%。可见逆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大障碍。

逆反心理是属于情感范畴的。有逆反心理的人,常常看到外界的事情无视他的“自我”的独立存在,由此产生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同阻碍他确立“自我”的外界作对的一种心理情感。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们,只有认真探讨他们逆反心理的规律和表现,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对策,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 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和表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处在关键的成长时期,是独立性、自尊心正处在形成阶段,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在初始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逆反心理有如下的特点和表现:1. 对立性;2. 抵触性;3. 独断性;4. 放任性;5. 盲目性;6. 逞强性。

二、 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般人逆反心理的形成有共同的原因,也有差异性。其主要逆反心理的原因有:1. 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因素;2. 社会环境的影响;3. 学校、家长双边的因素;4. 同学之间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三、 预防与消除、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生长发育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兴邦必兴教育。只有从这样的战略远见出发,加强小学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好德育,克服逆反心理,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根据逆反心理的特点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恰当的教育方法,才有利于克服其逆反心理。

1. 学校教育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同学,避免直接批评,不要正面批评他们,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严重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以消除的,教师要多留意观察这些学生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烦恼。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再次,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会有利于他们逆反心理的消除。

最后,学校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2. 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溺爱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学生自我缓解、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

作为学生,必须认识到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点: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还要知道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他们成长。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因此伤害了他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明白只有胸怀宽广,并且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提高自己战胜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善于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找到兴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引导自己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自控能力,就是自己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言行能力。只有能够自控的人,才能克服各种干扰和困難,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才能自我调控管理,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4. 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民主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寄宿制的学生也不例外。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心灵系列工程,因此必要精心研究和设计。把他们的参照学习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我们根据其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很多校本教材:《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做到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民主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用视频和故事等多形式寓教育于教学、生活、活动和实践之中,克服枯燥乏味,为教育而教育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专长和创造精神。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外因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内因是学生的主观因素。心理健康对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克服与防止学生的逆反心理,双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单一注意。学校做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优良的校风,良好的师德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控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利用各种方法,多渠道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在多方面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新时代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慧平,陈健芷,刘爱书.中国近10年来儿童抑郁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2]李荐中,肖启.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团体家庭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23期.

[3]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解决现代人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P637.

[4]谢科.别做让孩子感到失望的父母[J].学生教育网,2007-2-08.

[5]高永忠,汪晓云.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对策[J].2008.3.

作者简介:

吴群年,广东省信宜市,信宜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小猴学生车
赶不走的学生
像什么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长城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