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2018-03-23魏军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初探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生活情境法来教授学生知识。小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生活中生动且真实的情境吸引住视线,从而产生好奇心。数学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小学数学老师不抓紧时间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培养,他们会很难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喜欢上数学。把生活情境法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会推进老师的教学进度,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将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争取全方面发展,全方位进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初探

一、 引言

很多数学知识都被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人类的一些行为以及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数学。所以说数学涉及的领域很广,小学数学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最重要的几年。学数学就像盖房子,打好稳固的地基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会使老师教学的质量逐渐提高。

二、 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往往不容易集中,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总是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指导他们掌握知识。因此老师可以尝试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互融合,进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恰当的教具。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如何观察物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处在不同视角的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样式往往是不一样的。讲课时,老师可以将一个物体放在讲台上,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到讲台前,分别让他们站到讲台的四周。通过观察,学生们会了解自己看到的画面,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相互进行交流,他们在交流后会得出不同角度看物体会看到不同形状的结论。

只有当学生真正投身到这种生活情境中,他们才会快速地把握知识,这种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好处,值得老师选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是单纯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比如在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认识时间》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模拟一次一日作息。在模拟前,老师和学生要对一日作息的时间表进行规划,例如这个人早上六时起床,六时半进行洗漱,六时五十分吃早饭,七时十五分出门上班,十二时二十分吃午饭……然后根据模拟情境中规定的时间,老师展开教学。时分秒的概念被渗透到了生活各处,认识时间也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这门学科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单单是考查学生成绩的一项科目。数学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小学生会在生活情境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他们会不断尝试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是数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新课改在不断细化数学教学的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重视起来,在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同时也要体会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好处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爱上数学的基础上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案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在教学中使用常规的语言、将作业和生活产生联系、解决问题时利用生活情境等三个方面入手。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使用一些比较常规的语言,尽量避免专业性太强的语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习的知识。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很多专业性极强的语言,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恶。因此,老师应尽量使用常规的语言教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减小。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时,老师不必按常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写出算式,而是合理地利用生活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在算式“9-6=?”的计算中,老师可以选出9个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9个学生中被捉到了6个,那么还剩下几个学生在场上?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还有3个同学在玩游戏。老师合理地利用生活情境,将枯燥的数学计算式转化为有趣的游戏,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

如果学生只靠课堂教学这短短的45分钟学习数学是不够的,因此,课后的作业就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最好的工具。与此同时,学生也在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老师在发布课后作业时便不能使用传统方式——抄写计算,而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位置》时,学生在商场中看到的商品,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的,盐在醋的左边,大米在面粉的右边……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也会随之而升。只有利用身边的具体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

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多创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不再抵触学习数学,逐渐喜欢数学,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将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缩短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老师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的使用教材,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因为小学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如果老师设计的问题太过复杂,学生就会认为数学很难,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利用生活情境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并且,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能力设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总之,只有让生活与数学产生联系,才能更好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工作。

四、 结语

总之,合理地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数学与生活产生联系,达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08-15.

[2]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21.

作者简介:

魏军,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初探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