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境激趣 以趣启智

2018-03-23高静宇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加强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两个重要理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们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以现实情境创设作为数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求热闹,狭隘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有的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有的直观演示多了,数学思考少了……那种自认为是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创设,只是课堂的一种摆设和点缀,使教学陷入片面化、低效化的误区。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深入思考

如何才能有效创设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 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兴趣、爱思考呢?这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确定。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低年级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突出趣味性,将问题镶嵌在生动的直观情境中。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现实生活中真实故事的形式呈现,追求一种“在情境中生成数学,寓数学问题于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境界”。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又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景,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我当司机,让学生做乘客,先上来5个学生。汽车开动,我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人?(5)个。方庄到了,停车,又上来几个人,汽车再开动,我问又上来几个人?(3个),现在汽车上一共有几个人?(8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4个学生,我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人?(4个)。这样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 触发思维碰撞,进行深入思考

有趣的情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浅层次的,是一种短暂的新鲜和好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创设情境要利用这一点,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和谐的心理状态和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作出主动反应。创设情境、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会激发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

三、 关注生成价值,引发探究期待

新课程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建模,但生活中信息量大,如果教师提问指向不明,就会使学生多元误读,生成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垂直与平行”时创设的情境是:请同学们将两支铅笔依次抛起来,使它们掉在桌面上,看看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图形?让每个学生在桌子上试一试,再将典型的图形展示出来。动手操作一开始,教室内顿时沸腾了,响声此起彼伏。有的都掉地上了,捡铅笔的,抛铅笔的,真是好一片“热闹”啊!可到了展示的时间,教师预想的“垂直与平行”却没有出来。学生在教师急切的期待中绞尽脑汁地去猜,就是弄不明白老师想要什么……。这样的情境不利于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理论上,两支铅笔掉在地上会出现“垂直与平行”的情况。但一般在有限的40分钟内,“平行与垂直”出现的机率非常小,即便是把整节课都交给学生,也未必会出现“平行与垂直”的情况。显然这样的情境就是无效甚至是负效应,浪费时间还打击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不如这样引入:课前准备好格子作业纸,在作业纸上画有一条红色直线,配有一根黄色小棒。请你在纸上转动小棒,摆出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学生上台摆一摆。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它們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认识相交中的垂直与平行。学生利用物体旋转的经验,将旋转小棒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进入数学的园地,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真可谓“学者虽无意,教者却有心”。

数学课上的情境不能只流于“生活化”的形式,而应把儿童的立场、数学的本质、实用的价值有机整合,以形成融洽、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以趣激思,以疑获知,引导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奥妙。

参考文献:

[1]周临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年S1期.

[2]杨树柱.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5年26期.

作者简介:

高静宇,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