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2018-03-23杜国良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新课程策略

摘 要: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对于小学的课堂的数学作业设计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怎样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小学的数学课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也成了每个教师所要思考的难题。良好的作业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学习,并且能够积极灵活地去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发展,教师也要考虑到现实背景,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更适应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的观念。本文将从数学作业设计出发,提出帮助小学数学作业走出困境的方式,提出一系列新的作业布置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学生们用来巩固以及掌握书本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们查漏补缺的重要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教师去批改作业后,可以检查自己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做作业很顺利,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预习、听讲和课后复习的效果是好的。其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换成为自己的知识。

一、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因为管理的不到位,也由于一些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准备不充分,往往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些随意性。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都说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去布置作业,这个时候,学生也没有了听老师讲话的心思,教师也是在慌慌忙忙地下课,甚至教师的声音有时候都被铃声给遮掩了。并且,由于老师的焦急,可能还会忽视一部分自己应该布置今天完成的作业,而留给明天让学生完成,这样也加大了第二天的学生的作业的负担。

(二) 作业布置的统一性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业布置完全是一刀切: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标准。结果是:优秀学生吃不饱,浪费时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浪费精力。但是这种重复而又机械的作业布置方式,盲目的追求学习共性,常常使得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简单而感觉自己没有学作业的动力,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相对较难而无法完成作业,而且选择抄作业。

二、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一) 注重作业布置的开放性

教师应该放弃这种学科作业布置的越多,学生也就越来越重视自己这门学科的想法,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相互协调,统筹兼顾。教师不应该只考虑增加自己这门学科的作业量而忽视了其他学科也可能布置很多作业。如果每个教师都只是争先恐后地去增加自己的作业量,学生需要去完成的作業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增加学生的负担。开放式作业的实施,把教师的统一布置变为学生自主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变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开放性的问题是大受学生欢迎的,尤其是平常教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开放性问题会给教学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可以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二) 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要有效地利用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作业设计题目应由易到难,也可设置一定的机动性作业即选做性作业。这样既让中等以下学生“吃饱”,同时也让学优生“吃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三) 作业批改的策略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而采取的经常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加快书面作业“信息”产生和反馈的速度,对教师及时查漏补缺,最大程度地减少事务的积累,并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及时批改,教师才能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缺点和不足,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在下节新课前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弥补,并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知识部分的再学习。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采取“短、平、快”的方法,尽量缩短批改时间,加快“信息”产生和反馈的速度,要随收随改、随改随发,坚决做到当天批改不过夜,最迟也要保证在布置的当天下午放学前把已批改过的作业本发到学生手中。

(四) 要确立有效的作业观

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作业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这种唯分数、纯功利的认识,使大多数教师在安排作业训练时,总是针对考试进行设计,有的题型甚至就是考卷试题的翻版。学生叫苦叫累,教师叫烦叫重。于是,作业成了“令人头疼却必须做的辛苦差事”。学生每天总在做那些已经会了的题目,不会的题目做多少遍依旧不会。作业,只有在适当、适量和适时的时候才会有效。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作业,那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练习和作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才能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布置丰富多样的作业类型,进而提高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6-49.

作者简介:

杜国良,重庆市,重庆市丰都县许明寺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新课程策略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Passage Four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