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为何终生没有封侯?
2018-03-23菲菲
菲菲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更是把李广推上了高峰。
但是一个奇怪的情况出现了,李广从军将近40年时间,可以说立下战功无数。但是无论是汉景帝还是汉武帝都没有将李广封侯,到了汉武帝中期,李广甚至被绝对的小辈霍去病超越。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未能封侯无疑是李广最大的遗憾。那么李广这位名将,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能够封侯呢?
后来的一些不得志文人,也常为李广一洒终生不遇之泪,借古抒怀。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途经洪州,朋友宴请。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乃是“汉之飞将军”,武艺超群,擅长骑射。他爱护部属,能团聚一批和他情投意合的骑士。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作战极为勇敢,自文帝时就与匈奴野战不休,一直打了四十多年,七十余战,是转战沙漠的三朝老将。
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勇猛无比。一次他去打猎,发现草丛中有一只猛虎。李广急忙一箭射去,未料,后来发现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和特色。然而,他终生未曾封侯。夷考其实,李广之不遇,起码一大半要怪他自己。
胜少败多 无法封侯
因为按汉家制度,他一生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无法封侯。李广是一位“战将”,而非“大将”。他的敌手是匈奴人。他的本领,匈奴骑士也擅长,而且擅长骑射的“射雕手”比当时的汉军要多。一对一的比,李广个人可能操胜算,人数相当的部队对抗,可就难说啦。
李广统率部队的方式有问题。经过选拔的战士,武艺精强,很讲义气,同生共死。然而,组织性差,纪律散漫。在大漠中宿营,人人逐水草自便,若是遇到敌人夜间劫营,势必各自为战,胜算不多。
再说,李广带兵全仗力战,有明确记录的一次是“以郎中令将四千骑”,遇见匈奴左賢王四万骑的大部队,李广派儿子李敢率精锐小分队冲击敌阵,自己以强弓“大黄”射杀匈奴几员裨将。可是,汉军“死者过半”,“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张骞的一万骑兵后期而至,解围,“汉军罢(疲)”,无力追击。“广军几没,罢归。”“广军功自如,无赏。”这是很典型地表现出李广作战特点的一次战役。
意气用事 度量不够
李广在世时,就对自己未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职,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明人董份于是说:“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
李广个人英雄主义的狂傲之气很重,往往一时冲动,不从长计议,不考虑后果。以他最后一次出兵而言,卫青有私心,偏向中将军公孙敖,想与其一起干掉单于。李广不能忍让,不与卫青进一步核对行军路线,负气出师,不找向导,失道误期。导致自杀。
生不逢时 封侯无望
汉文帝评论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话有一定道理。原来,楚汉相争,军队固然有时很多,但成分复杂,有如“驱市人而战之”。这样的队伍,需要临阵冲锋的斗将。项羽以八百余人溃围,以二十八骑进行最后的东城一战,是典型的斗将战例。李广最适合打这样的仗。汉文帝说他能取万户侯,就是从此种战役的角度来判断的。
匈奴骑兵往往组成大兵团,单兵战斗力强,汉军要战胜他们,骑兵更得多于和强于匈奴才行。这就要组成有强大后勤保障的更大的兵团。以骑兵为主体,其统帅不一定临阵当先,却要指挥得当。李广,虽然和匈奴从小打到老,可是没有从战争中进一步学会指导战争的艺术,绝难担当起如此重任,注定了他的失败。这是我们替他遗憾的事。
我们只是评议李广不得封侯的根本原因。若是对李广全面评价,司马迁的评议有一定道理。李广才气无双,不阿权贵,不营私财,爱护士卒,作战勇敢当先。他不愧为职业军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