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白板让信息技术课堂交互起来
2018-03-23杨轶张建祥
杨轶 张建祥
摘要 電子白板带来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适应了信息爆炸的今天,符合时代的发展。它融合信息化、智能化教育于一体,能够实现知识交互、标注交互、操作交互和交流交互,赋予课堂以生机和灵动。着重探讨电子白板下信息课堂交互过程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白板;交互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44—03
1前言
与传统的黑板、多媒体相比,电子白板的应用是适应构建新型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过拖拽、书写、圈点擦除、保留修改、了解操作、师生交流等,实现知识交互、标注交互、操作交互和交流交互,最终让课堂交互、灵动。
2知识交互,召之即来
课堂的交互,最基础的在于知识的交互。传统课堂,教师按照既定的教案或者PPT来开展课堂顺序,如果课堂上出现如知识点难度较大而学生无法接受等突发情况时,教师无法随意借用灵活的知识来解决课堂状况。而电子白板使知识交互,让知识召之即来,使困难随之解决。
基于生成,灵活拖拽 课堂中有很多既定的知识,按部就班地讲解,基础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别;而如果基于既定的生成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灵活拖拽,让知识点灵动,那么对于课堂和教师是非常大的帮助。如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8课“画图”,教学的重难点是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设定图纸的大小。如果按照课标要求,教师需要首先将画图软件工具栏上的图标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顺序去向学生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赋予这些图标以生命,将功能相近或有先后顺序、内外互应的图标在同处讲解,让学生由易到难,阶梯状地去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画图工具中的“形状”和“刷子”图标,教师可以首先将“形状”单独拖拽出来,各种各样的形状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接下来将“刷子”拖拽出来,不同的笔画形状更加大了学生对画图工具的兴趣,好的兴趣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这便是灵活拖拽的优势,基于生成,延伸范围。
方便补充,即时书写 补充,或者注释,将电子白板当作自己的“课本”,重点的书写、关键的突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重点。电子白板上的注释窗口提供的即时书写功能,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方便补充。如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6课“添加文字”,教学的重难点是对文字工具栏的使用,以及对特定图画进行文字的添加。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要求,通过自己的演示,并且教给学生如何去使用添加文字工具图标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字操作。如何才能发挥添加工具更大的作用呢?这是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如果借助一些出名的画作,让学生练习“添加文字”工具,引导学生去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将自己的感想记录在图画的补充中,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图片作为练习的对象,如弘扬正气的抗洪子弟兵、洋溢青春的青年志愿者等,让学生在添加文字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价值观,一箭双雕。
3标注交互,随心而定
标注是课堂或者学生思维的展现,标注的存在,再现了这些过程。恰当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让标注在课堂上互动起来,随心而定的标注饱含了教学过程、思维方式。这种难得的记录,对于进行课堂研究非常有借鉴意义。
圈点擦除,呈现重难点
纸质书上的圈点,非常影响学生对课本的再次阅读;传统多媒体PPT的圈点,借助鼠标操作,很难准确定位和实现。在电子白板中的圈点,既可以擦除,不会影响二次学习;又可以灵活操作,实现大量的圈点,方便记录。同时,白板的圈点复现功能对重难点的呈现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4课“修饰文章”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会对特定的文章进行个性化修饰,包括字体类型、文字大小、文字颜色等的操作。大量且烦琐的操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进行掌握是有些难度的。加入圈点,这种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在“改变文字类型”的操作中,点击Word中的“开始”→“字体”→“类型”,这样三步后,Word中的字体类型发生改变。那么,这三步怎样才能记住呢?这个时候,教师借用“圈点”的操作,将三步操作写在文章的旁边,清晰方便地让学生记住这些重要的操作。圈点中的重难点的复现,便可以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个顺序,极大地方便了课堂的教学。
保留修改,再现思维过程 从思维的思考过程中,可以引导教师去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状态,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可以更好地确定课堂主体,便于教学点的展开。电子白板中对修改过程的保留,这样的功能复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了课堂的优与劣。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8课“设置版面”的教学中,学生对版面的设计顺序可谓不同的学生有其不同的见解。在对分栏、页边距、页眉页脚的设计中,对于页边距的设计顺序的选择,可以决定页面的美观与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学生的修改顺序进行保留,对比其优劣,并对思维过程再现。通过这样的对比,修改不恰当的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最明显的对比是对页边距的设置的放置顺序。教师对比将页边距放在最初设置和最后设置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修改的保留,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出两种思考方式的不同,一目了然,选择正确的方式。
4操作交互,了解过程
操作是信息技术课堂的核心部分,所有的知识都是围绕各种各样的操作开展的。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操作分为教师操作和学生操作两种。学生观摩教师操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掌握;教师观看学生操作,那么课堂的针对性更强,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效果。
揣摩教师操作。潜移默化 电子白板是教师、学生与计算机沟通的重要途径。一块电子白板,投射出教师的批注、圈点、勾画,甚至于对组合键的使用。在课堂上,学生借助电子白板的隐性影响,观摩教师的各种操作,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操作技能。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4课“复制与粘贴”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如何使用鼠标右键进行复制与粘贴的选择。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显示鼠标光标,示范性地点击右键,那么桌面上便显示出右键指示栏,然后选择相应的复制或者粘贴项。这个右击的动作,学生在课堂上便可以观摩学习。
同样,复制粘贴还有组合键的使用。这个组合键,教师也可以通过动作观摩的方式教会学生去领悟:Ctrl和C(或Ctrl和V)同时摁下,便实现相应的复制与粘贴。当然,此时,教师可以把“剪切”的组合键作为一个课堂练习,去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组合键的使用。
观看学生操作,强化引导 教师的操作让学生去观摩学习,而学生的操作是直接给教师的一个随堂答卷。对于学生的操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观察并更正其错误的操作。借助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通过这样的针对性指导,得到的不仅仅是课堂效率的大大提高。
同样在第14课“复制与粘贴”的教学中,学生观摩了教师的操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去操作自己的计算机,在学生自我操作练习期间,教师就可以观看学生的操作。观察指正后,教师可以抽取学生典型的错误操作让学生上台去操作电脑做演示,通过电子白板,让其他学生观察其动作以及操作,指出错误并更正。进行组合键的练习时,有些学生习惯于先去摁压C或V,再摁压Ctrl键,这样就不可以得到复制、粘贴的效果。在学生做了错误示范后,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去先摁压Ctrl键不放,再去找c键或v键,这样复制、粘贴就完成了。
5交流交互,有的放矢
电子白板有视频播放以及实施录播的功能。利用这样的功能,师生之间可以实现交流。而课堂上的交互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有的放矢,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实时调整课堂预设。同时,生生交流,鼓励个性发展;生生互评,创新课堂理念。
了解整体,调整预设 对课堂整体的把控,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拥有的职业技能。对课堂整体的把控有很多方式,借助于电子白板,以智能信息化的方式了解学生整体,进而调整课堂计划与预设,是高效便捷的方式及手段。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6课“编辑声音”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讲解声音编辑操作后,完成各自的声音编辑作业。借助于电子白板的声音播放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播放检查,整体地去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课程目标中,“混合声音”需要学生为某一段古诗朗诵文件配备背景音乐。在“粘贴混入”的操作中,有很多学生并不是在朗诵开始的时刻播放背景音乐,有的超前,有的滞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该调整自己的课堂预设,不再要求学生去实现“配音”,而是继续将“混合声音”的操作熟练掌握,再开展下面的教学。
放飞个性,生生互评 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于学生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放飛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利于课堂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利用电子白板开展生生互评,无疑为信息技术课堂灌输了“生机”。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邮件”的教学中,学生主要练习如何接收与发送邮件。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仅仅为收发邮件而练习操作,那么肯定会感到无聊至极。教师可以为学生接收和发送的邮件赋予“生命”,让学生给自己的“邮件对象”互发邮件,内容是本节课对各自“邮件对象”的课堂表现进行描述,并可以加上自己的评价。
这些邮件在教师的计算机终端上均可以查看内容,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特色的邮件通过电子白板来显示。在邮件中,有一位学生将图片编辑、声音混剪、文字编辑集于一体,向自己的“邮件对象”发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对象曾经的助人为乐。教师把这封邮件作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演示。这样的生生互评,真的是充实了课堂,也放飞了学生的个性。
6结语
电子白板带来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适应了信息爆炸的今天,符合时代的发展。融合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无疑为课堂教学刮来一股春风,吹醒了太多的教学元素。互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拖拽、书写、圈点擦除、保留修改、了解操作、师生交流交相呼应,弹奏出一曲知识交互、标注交互、操作交互和交流交互的新篇章,赋予课堂以生机和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