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十里,灯彩千年
2018-03-23刘海军
刘海军
点亮温哥华的花灯
“老李啊,快了,快了!过两天就给你送过去。到时候我亲自送。”
“李总,知道,知道,正赶着呢,招不到人啦,我这也是小寡妇看花轿——干着急呀……放心,一定不耽误。”
陈柏华挂断电话,回到办公桌前,从旁边的书柜里取出一个文件夹,边写边说:“受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所托,温哥华的2018年春节灯会也由我们制作。就这么几个工人,我实在是分身乏术啊。”作为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每到年底,找陈柏华定制花灯的客户简直踏破了门槛。眼看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这几天接到最多的电话都是催货的。
合上文件夹,陈柏华转身走进距离办公室仅一墙之隔的灯彩制作车间。只见20多位工人被分成—人或两三人_组,或焊接塑形、或忙于裱糊、或负责盘金……灯彩制作工序被陈柏华分割成几部分,不仅节省制作时间,更利于提升工艺品质。“他们多是周围的‘老邻居,有的已跟我10多年,甚至30年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花灯大多出自他们之手。”
“小李,这里再紧一些,不然风一吹,就变形了。”一位年轻的女孩正在指导一旁的新同学,手上的活却没有停下来。陈柏华直接走到几位年轻人身后,这几位是刚刚招的临时工,都是新手。“没办法,赶工啊,只能凑合着用了。好在年轻人学东西快,这才不到两天就做得有模有样了,后面一些简单的工作就交由他们来做。尤其是梦媛,设计专业毕业的,做的东西总会有味道一些。”梦媛是他的女儿,毕业后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下,回家学习秦淮灯彩制作,如今已成为陈柏华的得力助手。
“以前客户定制,我只能画些简单的草图给对方。现在有了女儿的帮助,可以直接出效果图,甚至三维立体图,效率高多了,客户也满意。所以,我现在特别希望能有年轻人加入,也正在考虑加强跟艺术院校的合作。”
秦淮灯彩
秦淮灯彩又称金陵灯彩,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民间艺术,近年还融入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高科技产品。2008年,秦淮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生肖属狗,陈柏华制作了许多狗题材的花灯作品,其中部分是准备送到加拿大温哥华参加2018年春节灯会的。这也是他的作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走出国门。
金鸡玉犬
“汪,汪汪……”几声犬吠声从车间的一角传来。几位老工人正在给生肖狗花灯装声控开关,再配上金色的“外衣”,寓意“金犬玉狗,汪到福到”。早在10多年前,陈柏华就不断改进传统扎灯工艺,将传统花灯骨架用铁丝、钢条、铅丝代替竹篾片,裱糊用的棉纸以更牢固、保存时间更长的绸、绢、纱,甚至环保PVC、亚克力等材料代替,用电池和灯泡代替蜡烛。如此一来,不仅使花灯更耐看、携带方便,也能够经历风吹雨打,更牢固、安全。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为2017年春节设计制作的一组生肖鸡花灯。这组花灯由12只鸡组成,其中5只不同造型的雄鸡组成了一支民乐乐队,敲锣打鼓,动感十足。“2017年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利用程序控制加上机械原理,使静态的花灯变为动态的“雄鸡”,首创了敲打真乐器花灯。到了晚上,再配上光电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正是因为对花灯制作的不断推陈出新,陈柏华的花灯一直广受大众和当地政府、企业的欢迎。
在车间另一边,一些已经制作完成的花灯排成一排,有动物灯、历史人物灯、走马灯、柱灯、壁灯、球灯及古典建筑物式样的花灯等。其中“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12组花灯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都是打算运到加拿大的。以前是我们的花灯被其他公司送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展出,这次我们自己组团去加拿大,算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这些灯再过几天就要装箱送走了。”陈柏华有些激动,“其实运输也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是尺寸太大,有时一辆车只能拉一件作品;搬运过程容易损坏,有些工人不懂,使错了劲、劲用错了地方都会造成损坏。必须得亲自看着才放心。”虽然陈柏华的花灯多是用铁丝,甚至钢筋焊接,但体量太大、内部结构复杂、搬運太频繁,难免会有损坏。
“看,那些散架全都是回收回来的,这也是我选用钢铁结构的原因。”顺着陈柏华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好家伙,足有两人高的大象、缺胳膊少腿的秦王、手抡大刀的关羽、大头娃娃、天安门等各种花灯骨架,横竖垒得比一层楼还高。虽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大多数骨架保存还比较完整,能一眼看出大致轮廓。
在陈柏华的秦淮灯彩陈列室里,他收藏许多制作精致、造型奇特的花灯作品,如这件“金龙”灯彩。不仪如此,他还制作过夫子庙灯会的地标性灯彩 秦淮河畔夫子庙泮池前大照壁上的长达70多米的“双龙戏珠”。
陈列室的秘密
走出车间,转过墙角,穿过一条花间小道,是一栋教学楼模样的建筑物——秦淮灯彩陈列馆。在陈柏华接手之前,这块地长期被闲置,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了陈柏华的秦淮灯彩的制作车间和研究基地。
陈列馆属于陈柏华的“私人领地”,一般不对外开放。陈列室位于二楼,在通往二楼的楼梯间墙上,挂着不少他与各地政府代表的合影。他在其中一幅照片前停住:“这是2010年参加台湾嘉义市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灯会。当时,江苏秦淮灯彩展区的6组作品中,有4组都是我设计制作的。其中《中华门》《凤凰台》灯组分别长20米、高12米,气势宏伟、蔚为壮观,不仅受到了时任台湾中华花灯协会理事长翁贤良的称赞,也让在场观看的国民党老兵甚为激动,说有种回到故乡的感觉。”
每一幅照片都是一个故事,这数十张照片连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十年来,陈柏华带着他的灯彩一路走来的足迹和每一步的成长。
陈列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边是灯彩作品陈列室,一边是私人收藏馆和灯彩文化展示厅。陈列室里摆着许多小型花灯,有荷花灯、龙灯、宫灯、蜘蛛灯等既精致又奇特的花灯。为了增强展示效果,他特意打开电源开关,五彩灯光闪烁、音乐升起、雄鸡扇动着翅膀……一时间,灯红花绿、锣鼓齐鸣,整个房间一下子多了几分春节的气氛。
“这只‘鸡对我意义非凡。”陈柏华指着花灯作品《金鸡吉祥》说。陈柏华属鸡,2005年他凭借这件作品获得了“中国首届花灯大赛金奖”。这是他人生中获得的第一次荣誉,可以说,正是这件作品奠定了他在秦淮灯彩领域的地位,也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在秦淮灯彩之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陈列室的另一边是灯彩文化展示厅,也兼作会议室。一般重要的接待、洽谈、会议都会选在这里。墙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尤其引人注意,那是一个由各种参展证、代表证、嘉宾证、评委证等粘贴起来的“圆圈”,粗略估计不下百个。
临行前,摆在会议桌一端的一份文件引起笔者注意,仔细一看,是一份“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实践基地协议书”。“这是前两天才签订的,希望通过与院校的合作,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这门传统工艺。”看来“加强跟艺术院校的合作”并非一句空话。
当别人都将花灯越做越大时,曹正荣却越做越小。他制作的花灯虽小,却仍不失精致和趣味。
十二生肖花灯
作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秦淮灯会,每年都会吸引全国乃至外国游客前来观看,感受中国传统灯会浓浓的年味。如今,秦淮灯彩早已打破“初八上灯,十八落灯”的习俗,腊月二十八就上灯,直到过完正月才下灯。在这段时间里,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游人如织,虽比不得明清时期的“银烛影中明天下,相逢俱是看灯人”,却也是“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秦淮灯会主要集中在“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主要包括夫子庙、瞻园、中华门瓮城展览馆、江南贡院陈列馆等区域,而其中最热闹的非夫子庙莫属。尤其是夫子庙泮池前大照壁上长达70多米的“双龙戏珠”,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秦淮灯会的地标性灯彩,成为游客逛灯会和拍照留影的首选之地。而就在距离此地不远的大油坊巷一座普通的平房四合院里,也有一位制作花灯的老手艺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曹真荣。
曹真荣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自小玩着花灯长大,现在已是曹氏灯彩的第三代传承人。今年70多岁的曹真荣已从事花灯制作60多年,手上布满的一层厚厚的老茧和一道道清晰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见证。
曹正荣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曹家是花灯制作世家,如今,已是曹氏灯彩的第三代传承人。
与大多数花灯手艺人不同,以制作荷花灯最为拿手的曹真荣,现在仍然坚持以传统技艺制作花灯。传统花灯制作材料主要是竹篾和棉纸,因工艺更难、材料成本更高、不易保存、不便搬运等因素,使得身边大多数花灯手艺人纷纷转向其他出路,只有曹真荣还在坚持:“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也背不起那个骂名。”在保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曹真荣也对其进行改进,别人都是将花灯越做越大,他却越做越小。“小才方便携带,小朋友才更喜歡。太大了只能看,不能玩,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
2004年,曹真荣第一次制作生肖猴子花灯了,从此十二生肖花灯应运而生。“刚开始也惹来非议,可现在火了,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据他透露,其实刚开始也是不赚钱的,直到2007年才扭转了这一局面。之后,他还创新制作了丝网扎的荷花灯衍生品,不仅质量更轻、更节省材料,而且还便于携带。
如今,曹真荣的工作室每年走向千家万户的荷花灯、兔子灯、花篮灯等多达一两万盏。“尽管这些花灯大多是在春节前后10多天才投放市场,但是为了这10多天,我们要忙整整1年。这不,我们又要开始准备明年的花灯了。”曹真荣指着笔记本上的生肖猪花灯的设计草图。
何去何从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秦淮花灯已渐渐从作坊走向了产业化发展道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柏华、顾业亮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秦淮灯彩的发展不太乐观,制作花灯的手艺人倒是不少,但大多是分散经营,产量上不去。”陈柏华面露忧虑:“大众审美在提升,这更需要我们在设计、造型、工艺上不断提升,因此制作成本也水涨船高,费用涨、利润薄。我们工厂二三十个工人的人工成本就占了1/3,再加上房租、运输和越来越高的材料成本,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一笔账算下来,连一旁的工人也忍不住叹息。
为了摆脱这一困局,2012年,“中国花灯界精英沙龙”在山西平遥成立,集聚了中国南北方花灯的优秀代表。沙龙每年举办一次,每一次陈柏华都会尽量去现场,既为了加强与全国同行业之间的感情维系和交流,也为了了解全国灯彩的最新动态,以便制作出更出彩的灯彩作品。
作为南京灯彩协会秘书长,曹真荣对市场的关注和探索倾注更多。“因为花灯是手工扎制,为降低人工成本,平时让工人带回家做配件,如花瓣、花苞等,开春后花灯骨架由我指导徒弟完成,这样既不占厂房,也节省上下班来回的时间。”据曹真荣讲,平时他的工作室只有4个人,最多时也不过12人,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以打工为名偷学手艺,学会了就再也不来了,其次,现在的工人比老板还厉害,经常炒老板由鱿鱼。“现在我们要看工人的脸色。其实他们学去了不要紧,毕竟花灯这门传统手工艺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学会的,我做了60多年才到今天这个地步。做不好,不仅砸了我的牌子,更对不起消费者,”
除了制作花灯,曹真荣还有一个身份——讲师。不忙的时候,他每周都会到学校做传承教学工作,从幼儿园到大学、社区、民俗馆等,一年大约有200节课。为此,他还专门编辑了秦淮花灯教材,现在南京艺术学院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
近几年秦淮灯彩市场已经有所回暖,但远不如上世纪70年代。那时秦淮河一带散布着200多家花灯作坊,现在一共才20多家。而且曹真荣目前还面临一个最大的困难—厂房拆迁。“我也有打算去大西北发展,听我的学生说,那里房子多、‘闲人多,而且交通也发达,或许那里有片更广阔的天地。”
陳柏华将各种废弃的灯彩回收来堆积在仓库里,不仪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它们有时还能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
相较传统花灯,现代花灯融入了声、光、电、机械装置等。这件荷花灯彩接上电源后,不仪能散发出五彩光芒,还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转动,是现代花灯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
秦淮灯彩传统制作工艺
制备竹篾
将棉纸剪成长条状
将棉纸捻成绳
扎骨架
平面造形
立体造形
裱糊
盘金
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