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2018-03-23陈金奎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究竟教给学生什么,又如何教,这正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首先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并提出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以及探求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一、 引言

高中学校的数学课堂中研究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科教育的研究领域。因此,要响应国家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任务,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准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核心素养的概念

(一) 人的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技能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

(二)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或数学领域的具体化,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领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学科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在不同阶段的集中体现,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三、 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思想观念与素质能力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对高中生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会决定学生相应的学习态度。一些数学教师应用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的意義,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也有片面认识。这对学生相应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相当不利的。因此,转变教师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自身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及时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养培养意识,做到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的体现,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作为背景材料,既能说明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整堂课都处于一种求知若渴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钻研教材、文献资料并把它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适时地在课堂中引入建模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指数函数的概念可从“细胞分裂”、“病毒传播”的模型导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可从“复利问题”模型引入;教函数最值时,引入最大利益问题;教等差、等比数列时,引用银行的存款、借贷与投资收益问题等等。

(三) 营造开放空间,促进主动学习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随着知识的飞速增长和教学手段的日趋现代化,学生单凭记忆和机械的运用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生本身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能动性差,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给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探索的空间,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 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的主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讲授,而应是学生自主的自学、讨论、调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在问题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要引导学生实现主体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适时地点拨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教师能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决定课堂效果的关键,也是培养包括学生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在内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五) 利用信息方式,丰富应用手段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以来,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许多学校教室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不少教师上课携带的不再是厚重的文件夹而是电脑或U盘,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教育信息化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的一项工程,也成为教师想迫切提高的一门技术。

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情境创设、展示的方式,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缩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二是通过向学生展现利用数学软件、技术手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丰富学生数学应用手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加以解决,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是当前数学应用的趋势和潮流。

四、 结束语

事实上,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得今后素质教育的目标愈加明确具体化,更具引导性和可实施性。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有助于优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今后,核心素养模式必会代替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这会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

[2]王烨晖,辛涛.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模式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5.

作者简介:

陈金奎,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