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作文浅谈

2018-03-23陈江峰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新

摘 要: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学生都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无法估量的发展“资源”,那就是人的潜在智慧。因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其自己燃烧。激发学生的悟性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而写作,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乃至情感的陶冶、理念的更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要求综合运用字、词、句、篇去表情达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再创造,是富于创新的事业和艺术。因此,写作倚仗悟性而升华,悟性凭借写作而增益。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呢?下面笔者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创新;激发悟性;感悟生活

一、 创设情境,激发悟性

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正是触及长期被忽略的学生的情绪领域,形成了激发悟性效力的独特有效方法。教师用真挚、热烈的情感熏陶学生,才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兴”。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师乘“情”因势利导,学生才会“情动而辞发”,跃上感动、创造的悟性平台。为此,指导学生习作时,笔者常采用先活动表演、实验,后作文的方法,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写作的心境。

我们说,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作文前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玩的活动。如上次我校组织科技征文。习作前先组织学生做小制作。学生有的合作制作,有的独立制作,无论成功與否学生们都情趣盎然。当他们爱不释手地摆弄自己的杰作时,再指导学生以制作活动为材料写作文,写出小制作的经过及心理活动等。由于所写材料是亲身经历的,他们写起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比较得心应手,所取题目也多种多样。如“我成功啦”“小小飞机模型”“飞向蓝天”……

再如: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根据这个特点,有时可先实验后作文,学生的悟性会更好地激发。记得“记一次实验”作文指导课上,笔者手拿着一个热水瓶和两个瘪了的乒乓球走进教室,学生一看我手拿的东西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纷纷议论:“语文课老师拿这东西干嘛?”可见学生对这充满了好奇。我趁势问:“昨天,老师在打乒乓时不小心弄瘪了球,这球能恢复吗?”答案产生了分歧,这时我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并不作答,请同学上台实验。大家带着高涨的情绪看完实验,得出用热水能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冷水不行。实验完毕同学们仍然疑惑不解,等我解释,他们才茅塞顿开。接下来,就让学生把观看实验的过程和心里的想法具体写出来,这样作文的质量自然不差。

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抓住机遇,努力创设情境,力求使淡情变浓情,让“无情”变“有情”,达到“面面抓情,时时想情,处处重情,堂堂用情”,使学生在涓涓情感溪流的沐浴下,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使他们善感能悟,逐步达到情感丰裕、思维开阔。

二、 感悟生活,积蕴悟性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感知为起点,在生活中逐渐习得的,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是提高观察感受、认知、发现生活能力的科学坦道。正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没有“世事”的点滴积累,“悟性”这门“学问”的繁衍便成了“无米之炊”。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平凡生活,感知多彩社会,感知美好自然。在感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归纳判断、推理,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规律。

如苏教版中年级习作中,有这样一次习作要求:“当一回小老师,把当小老师的经过感受写具体”。为了让学生写好这次作文,笔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的传统格局,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习作。让学生回家像模像样地当一回家庭老师。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等学普通话,人人有真情地来当小老师。学生有板有眼,快快乐乐地当小老师。同学们文中写的“我壮大了胆子,清了清嗓子……”“我背着手,踱着方步,高声领读……”“我用手势配口腔发音形状反复读……”真可谓栩栩如生。的确,学生有了体验之后,行动起来才速度快、质量高。因为有了主观世界这一源头活水,才会有“悟性”这样的“有音乐感的耳朵”和“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笔者想方设法引导和组进,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达到积蕴悟性,以便更好地表达。

三、 培养创新,提升悟性

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人的悟性,使人享受到最大的人生乐趣。”写作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价值当然不言而喻。这方面,笔者一方面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学生的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而是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写出来,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从命题的创新着手,给予学生写作的自主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首先是命题内容贴近学生。

其次,是命题方式新颖多样,如不规定题目,半命题等,特别是“新概念作文”——自由命题。以“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为出发点,对风格、题材、体裁都不作要求。

总之,“悟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精神和素养。培养学生的悟性就是最高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只有按认知规律办事,践行古人“学贵自悟”的教诲,才是当今作文教学的有益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带你遨游作文海洋,伴你度过快乐时光[J].创新作文,2014年06期.

[2]智晨霞.创新作文教学浅识[J].新课程研究,2014年07期.

作者简介:

陈江峰,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张家港金港镇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