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

2018-03-23许成军秦锋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师

许成军 秦锋

摘 要:本论文着重探讨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以“文化之师”为目标导向,着眼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建了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的“三喻文化”结构。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三喻

一、 自喻文化机制

聚焦自我反思学习机制,打造内生发展的“文化之师”。

自喻文化是指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体内生文化,是一种自我研修、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修习文化。这种修习文化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生性特征,强调自我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批判思维等素养。

(一) 设计理想自我形象,在行动中培养有理想追求的“文化之师”

在教育生活环境、社会期待的召唤下,多元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青年教师积极构建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就是专业发展的“理想自我”,它是引导教师内生成长的奋斗目标。青年教师个体自喻文化的生成过程,就是教师以“理想自我”为目标,以“主观自我”为改造对象,以变革“客体自我”(教师的身心及行为)为手段,实现自我研修、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

(二) 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在行动中培养有奋斗方向的“文化之师”

有规划就有方向,就有发展蓝图。青年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的步骤:1. 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2. 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3. 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4. 评价发展计划。其内容如下图所示(见图1):

图1 多元学习共同体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框架图

(三) 强化自主发展实践,在行动中培养有进取精神的“文化之师”

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研修与教育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青年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力求达成“三格”目标:一是课堂教学有“风格”,提倡个性化教学,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提升多元学习共同体品质的核心内容。二是教育科研能“升格”,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青年教师实现从不会研究到能够研究再到善于研究的跨越。三是教学主张求“破格”,引导青年教师通过多元学习,由单纯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主张,走向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哲学或思想观点。追求“三格”目标,能够提升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实践的境界,从而在行动中培养有进取精神的“文化人”。

(四) 修炼自我反思习惯,在行动中培养有内省意识的“文化之师”

一是坚持方法性反思,以经济、效能和效率为原则,思考如何使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效果,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努力追求其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二是坚持实践性反思,着力检讨教育教学目的、行为、手段及其假设,以及实际的结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特征。三是坚持情意性反思,增强专业精神品质。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反思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在反思性行为中,理性和情绪交织其中,三种态度——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性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互喻文化机制

聚焦同伴互助学习机制,打造互生发展“文化之师”。

互喻文化,是指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群体研修文化。它强调教师之间建立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彼此支持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

(一) 构建立己达人的共生机制,在系统中培养善于互利的“文化之师”

在青年多元学习共同体中,基于同伴合作的互喻文化,不仅有知识信息的对流,还有情感、精神的对流;教师之间真心的支持、真情的鼓励、灵魂的默契,必然促进其达到相互默契。在互喻文化机制中,青年教师不再把同伴当作竞争的对手,而是作为可以依靠的、可以利用的一种发展资源;同伴的发展对自己来说不是一种障碍、一种挑战,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一种奋斗的目标,在成就同伴的同时,借鉴其经验以发展自己,形成立己达人的互喻文化形态。

(二) 构建尊重差异的共生机制,在系统中培养善于互补的“文化之师”

在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中,基于同伴合作的互喻文化最根本的基础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差异”的存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差异”是互喻文化的基本资源,是形成教师发展多样化的重要基础。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话想说,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问题领域的交流与碰撞中,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

(三) 构建集成智慧的共生机制,在系统中培养善于分享的“文化之师”

教育智慧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内省智慧,它也可以指向团体的集成智慧。多元学习共同体的分享机制具有促进青年教师个体教育智慧与群体教育智慧相互转化的功能。它引导研修青年教师以语言为纽带,以现实教育问题为内容,多形式展开相互的质疑问难、切磋交流,把个体教育智慧转化成整个团队的教育智慧,青年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又丰富每一个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从而实现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智慧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的共享。

(四) 构建协同攻坚的共生机制,在系统中培养善于合作的“文化之师”

合作就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多元学习共同体每个成员在寻求目标时互相切磋、互相协调和共同分享并参与决策,在明确任务时以小组或者共同体团队的形式分工负责,彼此在合作互助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行动过程中以原有分科教学为基础,将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合、调整或合理延伸,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并由多个成员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合作,共同完成同课异构、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攻坚任务。由此形成开放、信赖、协作、支持、共赢的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互喻文化。

三、 前喻文化机制

聚焦专业引领学习机制,打造外塑发展的“文化之師”。

前喻文化,是指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中,研修教师向专家学习的研修文化。所谓专家引领,指的是结对帮扶的专家、外聘专家以及区内同行专家对多元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的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引导、指导、示范和领导。

(一) 基于人格取向的示范引领,在代际传承中塑造师德高尚的“文化之师”

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无论是结对帮扶专家,外聘专家,抑或是區内同行专家,都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能力,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具有前喻文化引领优势。他们良好的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形成“以人为镜”的文化影响效应,他们的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多元学习共同体每一个青年教师,不断丰富研修团队的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等精神生活领域,从而塑型多元学习共同体的群体教育人格,形成以身示范的前喻文化引领效应。

(二) 基于传统取向的思想引领,在代际传承中塑造思想深厚的“文化之师”

在东西方教育思想激烈碰撞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中的专家引领应特别关注教育传统文化的思想传承和发展。所谓教育传统,是指“以儒家教育为代表的中国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及相关内容,如‘有教无类、重人格修养、行知结合、启发式教学”。专家引领的前喻文化职责,就是引导青年教师将当下的教育现实与历史的教育传统有机链接起来,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实践中自觉增强中华教育文化的归属感和有根感,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心理、一种永恒的文化思想,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追寻”。

(三) 基于思维取向的方法引领,在代际传承中塑造思维活跃的“文化之师”

青年教师多元学习共同体中的前喻文化除了人格示范引领、教育思想引领,还必须进行思维原点的引领。所谓“思维原点”,是所有教育观念活动背后的基本世界观、方法论、过程论、价值论的集合。专家引领的职责就是为青年教师的教育认识活动提供一种一般的解释方式、解释框架,为青年教师群体的教育认识活动提供最宏观的解释模型、认识思路。这些模型与思路虽然不一定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但他所代表的认识教育事件的基本原则、认识框架、理解方式,却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方向性启示,教给青年教师应对特殊教育问题最一般的认识工具和起码智慧,使他们能够给教育活动以最一般的理解和理性应对,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思维层次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德]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李文军.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

许成军,秦锋,重庆市,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师
爱的共同体
以工作室为载体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冲刺与挑战”问题设计例析
秋天在哪里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