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北京王恭厂大爆炸之谜
2018-03-23裘伟廷
裘伟廷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惊心动魄的灾难,有一些成为了解不开的自然灾难之谜。3 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和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被当代科学界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这前两个谜发生在国外,而后一个谜就发生在明代我国北京,距今已有近400年了。
大爆炸的时间和地点
1626年,北京城曾经发生了一起大爆炸事件,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损失巨大,死伤惨重,是“古今未有之变”。由于当时是明熹宗天启年间,所以史称“天启大爆炸”。又因为该年发生的那次离奇的大爆炸,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所以也称“王恭厂大爆炸”、“京师大爆炸”。
先说“王恭厂”这地名,有前王恭厂和后王恭厂之分,实际上是两条平行的胡同,可是两条胡同之间并没有什么工厂。明朝的《水轩日记》载,“工部又有五小厂,曰营缮厂,木工也;曰宝源厂,金工也;曰文思院,王恭厂,皆丝工也;曰皮作局,革工也。”可见王恭厂这地名已沿用数百年了(20世纪60年代末才改名为光彩胡同)。王恭厂所在位置是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
明代自永乐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驻守京城的京军所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中神机营是明军主力部队,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的兵力。为此,明末的北京城内先后设立过6处火药厂局,凡是京营火器所需的铅子、火药都是由王恭厂预造,以备京营来领用,可见王恭厂当时是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
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虽然爆炸后冲击波是向四面扩散的,但从记载中看,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厂中心区内,如石驸马大街到工部衙门一带,当时这是官府衙门集中的地方,因此爆炸后“官员人等死伤者难以计数”,而冲击力量在东、西和北三个方向,以东面和北面更强一些,唯独丝毫未提及南面。
大爆炸发生过程
1626年5月30日早晨,正值大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天刚刚放亮,在这个8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上到朝廷官员、下至贩夫走卒,开始了新的一天奔忙。京城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商贩们在大声叫卖,店铺里的伙计们忙着把各色商品展示给前来选购的客人,路上行人来来往往,脚夫雇工们则为自己一天的生计忙碌。这一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红彤彤的太阳悬挂在天际,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和以往任何一天似乎都没有什么不同。没人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正在悄悄降临。
上午9时(也就是巳时),一声沉闷的响声从远处传来。这声音虽然不高,却如同野兽咆哮前的低吼,穿透了街巷楼宇,一直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街上的人都听到了这奇怪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停住了手里的活计,收住了匆匆的步伐,试图找到这响声的来源,但是没人说得清,这奇怪的声音来自何方?很快这闷雷般的响声变得高亢起来,并且连绵不断。
接着,人们发现远处有大片的灰色烟尘升腾而起,如同展开双翅的巨大蝙蝠扑面而来。随着响声愈加强烈,脚下的大地和周围的房屋都开始摇动起来。人们顿时大惊失色,以为天灾将至,纷纷四下奔逃以寻求庇护,有的人躲进了家中,有的人钻进了酒肆的桌下,有的人跳进了路边的沟渠,但更多的人因无处藏身而手足无措。
就在此时,天地间突然打了一个炸雷,巨大的声响似乎要震破所有人的耳膜。只见一道强光突降,连太阳光都顿时为之失色,紧跟着大地也如同痉挛般猛地震动,顿时大片房屋轰然坍塌,许多砖石瓦砾化为碎屑。粗大的树木被不知何种力量连根拔起,高高地被抛向远方。巨大的石狮也被震飞,径直消失在尘埃之中。街市上的人们或被飞落的瓦砾击中,或被倒塌的建筑淹埋,有些人则在巨大的震动中不知所踪。漫天尘埃遮天蔽日,如同暗夜。北京西南一隅,几乎全部化为废墟。在死寂中,只有伤者凄厉的阵阵哀号。
在毁灭性的大灾难面前,人类往往是不堪一击的,王恭厂灾难对于近400年前大明王朝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所造成的伤亡是难以想象的:在天昏地暗中,人畜、树木、砖石等尽数被卷入空中,时间不长又纷纷坠落;京城里近1/4的街道门户从人们眼里消失了,大爆炸当场使一万人丧生,几万人受伤。
有关文献的记述
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遇,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宫史》一书中,有着对这场巨大灾变的详细描述。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帝京景物略》《哀垣识略》中也有记载。尤其是《天变邸抄》中对王恭厂灾变的记述极为详细: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启丙寅即天启六年),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鱼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成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奋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
从记载中看,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厂中心区内,如石驸马大街到工部衙门一带,当时是官府衙门集中的地方。在爆炸中心范围内,走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等人的大轿被打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连人带马共7人没了踪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轿,事后只见轿俱被打坏在街心,女客和轿夫都不见了。还有西会馆的塾师和学生共36人,一声巨响之后,也没了踪迹。
在爆炸中心区以外,比如处在边缘的皇宫,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影响。据史书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宫早膳,他慌忙跑出后,去交泰殿躲避,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先后皆被飞崩的瓦石砸死,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面。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侧”,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浆”。
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对于王恭厂大爆炸,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火药自爆(王恭厂在明中期一度制造过火药),也有人认为是陨星坠落,或是“地震—大火灾—龙卷风”的连续灾害造成,更有甚者,认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但每一个观点都没有摆出无可辩驳的证据,使人完全信服。
1986年5月30日,正值王恭厂灾变发生360周年,北京的明史专家和从事天文、地理、地质、地震、军工、古兵器、科技史、新闻史等各方面研究的专家,联袂召开了一个“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文集《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会上,专家们从多学科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假设,把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给其他研究者以不小的启迪。
会议对这次灾害事件的“性质”作了探讨,其中对成因提出的假设大致归纳为6类:(1)火药自身爆炸说;(2)陨石坠落说;(3)天然气引爆说;(4)飓风致灾说;(5)隐火山地内热核强爆说;(6)地震说和以地震为主多因素说。火药自身爆炸说、陨石坠落说、隐火山地内热核强爆说因过于牵强附会在会议上就被排除。从最后发表的综述看,会议基本将这次事件定性为“一次可燃气体溢出,地光、静电异常,加上有强烈震感的地震,最终引起爆炸,是一次地震次生性灾害”。
这种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称不上完善,有些地方存在猜测的成分,解释所依证据指向具备多向性,许多机制没有阐明,很多疑点没有给出解释,或漏洞很多。所以对于会议做出的“整个王恭厂灾变事件,则是地震(包括震前可燃气体溢出、地光、静电异常)、火药及可燃气体爆炸、爆炸后的冲击波产生的强静电力和旋风(或龙卷)共同肆虐、综合作案所造成的结果”的结论,实际上没有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持有异议的很多。
而比较新奇的论证,也许要数后来美国科学家所提出的:这是一个由反物质组成的陨石,意外地闯入太阳系,才导致了这场王恭厂灾变事件。现代物理学家已发现了反物质,并计算出半克的“反铁”与半克“正铁”相结合产生的爆炸威力,比1945年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还要大数倍。不过,对此论证仍有许多科学家持反对意见。假定是反物质,那么记载中的“不焚寸木”作何解释?因此,明代北京王恭厂大爆炸依然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