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8-03-23/

创意与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惜物造物语境

文 / 王 敏

设计无处不在,得失均需反思。在当下,设计一方面被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得到重视与研究;另一方面,设计无疑已经介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价值观甚至是健康。正因如此,与其说是被赋予了各种功能的人工物品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特征与物质追求,不如认为这一切正是设计师在技术语境下精心谋划的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在由设计师协力构筑起来的人工世界里仍然无止境地追求效率、舒适体验和驾驭设备的能力,浑然不觉已经逐渐远去的自然和人自身具有的自然属性。无处不在的设计持续不断地定义和塑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形象——将人视为以消费行为为导向的数字化模型,而不是万物之灵。致使设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服务的方向。

设计生态考量了设计发展历程中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与尺度,以及在技术、经济及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模式。回顾中国传统造物观,恪守“用物之道”并认识传统造物语境下人与器物、社会和自然间的和谐关系,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设计所呈现的困顿与问题。例如设计是否仅为满足于无止境的消费需求,亦或不断诱导消费者放弃功能尚好的现有用品去购买技术上并无明显提升的新款产品;再如以商品市场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设计优劣的标准,以致将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相对等。

对传统造物的研究,不是为了在现今“弃物时代”怀念已逝的“惜物时代”来体现对传统工艺的尊重,更不是以保护之名将各种传统技艺收集整理成文本然后束之高阁,而是为了重新审视传统设计之道中所包含的价值观与伦理观。例如在传统器物与造物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法与度”、“纹与质”和“利与用”等二元和谐关系,这在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今天仍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

与大工业时代“越多越好”的功能性设计不同,当前设计领域正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诸多紧迫问题的挑战,并已经有设计师和研究者们试图通过设计方式应对上述挑战。传统的以“节制”为原则的造物观与惜物观,与当今慢设计与慢生活的倡导不谋而合,启示我们应当在高技术语境下提出“适度”的消费主张,可以积极地引导大众走向健康的消费观。

最后需要指出,设计研究的导向应当是以社会意义和价值实现为目标,需要基于设计实践及其社会效应,不是理论玄学化的自圆其说;设计实践也应当被作为帮扶与关爱弱势群体乃至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因此,设计是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一种方式和态度,不应当成为依附于商业的创意活动。

猜你喜欢

惜物造物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惜物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惜物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惜物
惜物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