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03-2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隐窝孔镜椎间

张 磊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 骨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变,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日渐增多[1]。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会显著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手术干预才能解除神经受压。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缺点[2], 很多老年患者难以耐受常规手术的创伤,畏惧手术,长期承受病痛折磨。本研究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2月在本院骨科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年龄60~80岁,其中男10例,女12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和神经根症状。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参照《脊柱外科学》[3]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标准: ① 主要症状为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 ② 无外伤史; ③ CT和MR示腰椎管狭窄,压迫主要在后方黄韧带和增生骨质。纳入标准: ① 年龄在60岁以上; ② 符合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标准; ③ 病程在2个月以上; ④ CT 扫描间明显椎管狭窄,可伴椎间盘突出,以后方狭窄为主。排除标准: ① 明显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 ② 突出压迫以前方椎间盘为主。

1.2 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椎板减压术。过程如下: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穿刺通路局部麻醉。在透视下将导针穿刺到椎间孔,磨除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在神经根背侧置管。放入脊椎内镜,用抓钳咬除黄韧带。再摘取前方椎间盘。观察神经根松弛,压迫解除,手术结束。术后应用抗生素1 d, 第2天即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 随访采用VAS评分和Mac-Nab疗效标准[4]。Mac-Nab疗效标准分为优: 无痛,活动无限制; 良: 偶尔出现腰痛或腿痛,可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 可: 功能改善,但仍会出现间歇性疼痛,患者通常需要改变工作及生活方式; 差: 症状无改善,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行走距离。

2 结 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硬膜囊撕裂和神经根损伤,未发生椎间隙或穿刺通道软组织感染。全部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按时拆线。手术时间50~80 min, 平均65 min; 术中出血量10~20 mL, 平均15 mL; 术后住院5~7 d, 平均5.5 d。术后2例出现下肢反跳痛, 1~2周后恢复。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复发病例。随访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05±1.13)分,术后3个月为(2.79±0.82)分,末次随访时为(1.58±1.42)分。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末次随访腰腿痛VA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为优10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7.3%。

3 讨 论

椎间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创伤极小,仅需做一个8 mm的通道,不剥离肌肉,磨除骨质量极少,出血极少,时间也短。手术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5],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椎间孔镜治疗使用20多年来,首先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对单纯椎间盘突出,施行单纯椎间盘摘除是椎间孔镜的最佳适应证。随着技术的进步,椎间孔镜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可以治疗巨大型、脱出型、游离型的椎间盘突出,还能进行背侧黄韧带切除、上关节突成型,上关节突磨出从而进行侧隐窝减压[6]。

椎管狭窄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长期退变,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一般都伴有前方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增生,突出的椎间盘钙化,后方有增生严重的黄韧带,椎板骨质增生,呈“三叶草样”改变。这种360°的增生退变造成了椎管狭窄,致压物广泛,切除困难[7]。压迫往往主要来源于硬膜囊神经根的后方,“硬性”压迫一度被认为是椎间孔镜治疗的禁忌,特别是高龄患者,腰椎退变日久,骨赘、黄韧带增生非常严重,所以为了实现充分、彻底的减压治疗,开放手术一直是主要选择[8]。

椎管狭窄患者解剖情况复杂,较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因素复杂,术前需要仔细读片,判断致压的主要原因,穿刺时有的放矢[9], 如果主要是黄韧带肥厚,则穿刺时需要偏背侧,需要磨出较多上关节突骨质,进入后摘除肥厚的黄韧带,前方可少了摘除椎间盘,或不摘除。如果主要为侧隐窝狭窄,侧需要采用贝氏穿刺法[10]。从上关节突尖斜形插入侧隐窝,但仍需要小心一些椎间孔镜治疗的禁忌证,如术前脊柱过伸屈曲位片如果存在明显不稳,则不宜采用椎间孔镜治疗。

椎间孔镜治疗既可以进行前方椎间盘摘除,又可以进行背侧黄韧带切除,上关节突磨除从而进行侧隐窝减压。因为是部分减压,无需开放手术的360°全面减压,所以对原有结构破坏少,术后对脊柱稳定的影响不大,能较好地保持稳定[11]。随着技术的进步,椎间孔的减压范围在逐渐增加,而且腰椎神经减压并不需要100%彻底减压,只要减压30%~50%就可以显著缓解神经受压,患者的症状也会有明显好转[12]。椎间孔镜减压虽然不能实现100%减压,但可以实现部分减压,这足以给神经足够空间,显著减轻症状。本院临床治疗该类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3]。

猜你喜欢

隐窝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低温螯合法分离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及分离效果鉴定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