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四个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
——泉州市交通运输集团供给侧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03-23泉州市交通运输集团黄志坚

城市公共交通 2018年6期
关键词:四个意识客运结构性

泉州市交通运输集团 黄志坚

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改革多次作过重要论述。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解决好、落实好人民群众出行问题,建设人民群众满意交通。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体现和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供给侧改革作为当前行业发展的首先要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1 正视差距,切实认识道路客运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这“四个不能”深刻阐述了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中国经济经过连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但也积累了各种矛盾问题,并发展到了矛盾集中爆发期。而矛盾的积累往往是因为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短板,出现了结构性问题。

以泉州市道路客运行业为例,道路运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向市场化推进的基础性行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泉州市道路客运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各种矛盾也集中呈现。2013年,泉州市道路客运量达到1.34亿人次,道路客运业达到发展顶峰,但面对高铁、航空的激烈竞争,道路客运业市场规模快速下行,甚至呈现出断崖式下行的大趋势,道路运输客运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给出一针见血的判断:“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那么道路客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笔者认为,道路客运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业服务供给单一与旅客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三个转变”。一是出行需求发生转变。道路客运长期处于供给主导方,满足于“能走即可”的旅客需求,缺少对旅客结构变化以及旅客需求变化的调查,特别对手机互联网时代的旅客需求认知滞后、行动迟缓。二是出行目的发生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道路旅客群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将以商务或旅游出行为主,过去以外来务工人员探亲出行为主要旅客群体的地位逐渐弱化,而道路客运业仍停留在以往的服务模式。三是出行场景发生转变。手机互联网时代是需求个性化、网络化的时代,旅客需求不再只是满足于定点、定线、定时的传统出行,出行便捷、高效和舒适等个性化要求突出,网约车、顺风车等新兴出行服务模式兴起,道路客运传统的出行服务模式单一,无法满足“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形势变化,要求道路客运服务更加多元、更加精准、更加智慧,以满足出行需求的变化,因此,道路客运行业必须改革,而重点就在供给侧,这是大势所趋。

2 狠抓落实,切实推进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明确,就是改结构。供给侧改革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众所周知,道路运输业关系千家万户出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道路运输供给侧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打赢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理清重点和难点,按照“情况要摸清、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责任要落实、措施要有力”的五大工作方向推进。当前,泉州市道路客运企业供给侧结构性从社区公交、定制客运两方面吹响了战斗号角,开启改革攻坚战。

(1)社区公交扫除公交服务盲区。城市公交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供给侧的角度观察,泉州市公交服务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老城区的公交服务存在盲区,老城区城市支路、背街小巷多,路幅窄小,普通公交车无法通达,致使老城区居民出行不便。2016年上半年,经实地勘察调研,研究讨论对策,多部门协商,最终打破重重困难开通了“社区巴士”微公交线路。社区巴士具有路程短、站点少、速度快、流向自由、可达性好、客流相对集中明确等特点,犹如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有效补充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我司采用“块、线”结合模式运营社区巴士一年多来,单车月最高客流量达4000余人次,月均客运量突破14万人次,实现驾驶员零差评,社区巴士被市民亲切地称呼为“小白”,公交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2)定制客运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核心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自2010年4月泉州开通动车以来,道路客运受到剧烈冲击,旅客运输量逐年下降,部分平行客运线路甚至停止经营。经过分析,我司围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制定了道路客运与铁路客运差异化发展的适度竞争战略,并在2016年突破当前政策环境,试点更加符合旅客出行需求的定制客运服务,通过打破“定点、定线、定时、定班、定车”等限定,提供覆盖出行盲区、减少旅客换乘、避免迂回出行的更高效的客运服务,以达到满足需求侧旅客个性化需求的目的。从目前我司3条试点线路运行情况来看,定制客运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特别是为通勤族、学生族和异地就医人群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形成新的“常客”群体,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

社区巴士、定制客运两种运输服务模式是道路运输业践行“四个意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这两种服务模式是新需求催生出来的供给侧改革产物,是一种新的供给,同时这种新的供给又创造了新的需求,在这种良性互动中,我们看到了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3 强化担当,切实以“四个意识”指引改革攻坚

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深刻论述,不仅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抓道路客运供给侧改革、谋道路客运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四个意识”。

(1)抓改革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重大的政治任务。道路客运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交通运输企业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政治高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自觉坚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踏实推进结构性改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改革推进之时,容易出现各种噪音杂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就是要认清国有交通运输企业党员干部肩负的政治使命,既要勇于自我革新、该改的坚决改,又要保持政治清醒、不能变的绝不变,做到立场特别坚定、旗帜特别鲜明,做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企业职能作用。

(2)抓改革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职工必须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想问题、看问题,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深刻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实质,自觉贯彻到工作中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供给侧改革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道路客运行业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大局,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在供给侧改革第一线建功立业,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实现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大转变。

(3)抓改革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需要解放思想观念、冲破体制束缚,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推进道路客运供给侧改革必须强化核心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要是中央指明的供给侧改革方向,就要矢志不渝地前行,只要是中央提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就要认认真真见行动、不折不扣抓落实。

(4)抓改革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看齐意识。看齐是集体行动的力量源泉,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职工必须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贯彻党的目标、实施党的主张、践行党的宗旨。供给侧改革是关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健康前行的大事,顺利推进的关键就是要增强看齐意识,道路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更要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坚定不移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道路客运供给侧改革是破解行业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问题,实现传统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在思想理论上向习总书记看齐,自觉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改革实践;要在改革的决心上看齐,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蹄急而步稳。每一名国有交通运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都要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当改革的实干家。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道路运输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根本之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成功的基石,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职工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践行“四个意识”,不畏艰难,不忘初衷,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交通。

猜你喜欢

四个意识客运结构性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个意识”之关于政治意识
“四个意识”之关于大局意识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