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的贵州黔宝银币
2018-03-23熊小斌
文/熊小斌
贵州黔宝银币是近代钱币中极为罕见的精品银币之一,为贵州银币大名誉品,光绪十四年相对光绪十六年黔宝更为稀少,极为珍罕。
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海禁初开,至清代晚期外国银币大量涌入中国,因具有定额特点,交易时比使用白银方便,逐渐被国人接受。外国银元一般重七钱二分,含银率90%,即实含银六钱四分八厘,可兑换中国元宝、银锭七钱二分甚至八钱,每枚银元导致亏损实银一钱左右,中国因此每年损失纯银数百万两,若长此以往,损失将无法估量。此情引起大清朝野重视,不少有识之士纷纷要求自铸银元,以维护我国的权益。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朝廷自铸银元,在广东开设银元局铸造银币,其它省份也次第获准开设银元局铸造银币。1888年即光绪十四年,贵州巡抚潘 蔚指定贵州官炉手工土法鼓铸有少量光绪十四年官炉造黔宝银饼,币面无纪值和纪重,主要用于流通苗疆一带。由于是手工打制银饼,其铸造方式与机器所铸银元风格迥异,每枚均有细微差距。这些银饼本身铸量少,加上贵州少数民族素有使用银币打制首饰的习惯等原因,造成贵州黔宝至今存世罕少。
此枚光绪十四年(1888年)贵州官炉造黔宝,纯手工打制,圆饼状,直径:38毫米;厚2.5毫米、重量:27.2g,直边无齿。正面中央圆内楷书“黔宝”(竖读、尔宝),外圈两侧镌花藤束带图案,上端中间顶立一朵花。边缘处环镌珠圈。背面镌三个同心珠圈,中心圈内镌网格纹,小珠圈外镌花朵等纹饰,外圈镌“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十个汉字,边缘处环镌珠圈。银含量达98%,成色良好,风格独特,品相完美,包浆老道,惹人爱怜。
香港著名钱币鉴赏家张璜在其《中国银圆及银两目录》论述:“贵州官炉早期(1888~1890)曾铸有银币流通市面,因无记录可查,故只得从现存者稍作描述,该币至今入藏家手中者仅数枚,每枚均不同版,未注明面值或纪重,约其大小而言当系作一元之用,发现如是之少则每一枚均属大珍品,若有精品则系珍品中之珍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