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
2018-03-23郭东梅
郭东梅
(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1)
小儿预防接种是指通过合理途径将人工制成的抗原、疫苗或免疫球蛋白注入到儿童体内,从而让幼儿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特异免疫的能力,可显著降低流行性疾病或传染并在小儿群体中的发生[1]。但在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由于任何疫苗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大分子异体物质,在与被接种者发生正常免疫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有害反应,再加上小儿自身体质差异、接种方法不同及接种疫苗质量等多方面原因影响,部分小儿在接种中或接种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此临床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促进小儿尽快恢复。本文在此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预防接种的240例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小儿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预防接种的240例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32例、女108例,年龄0.2~6.4岁,平均年龄(3.1±0.4)岁,其中接受百白破疫苗83例、乙型肝炎疫苗62例、卡介苗疫苗45例、脊髓灰质炎疫苗28例、麻疹疫苗22例。
1.2 接种方法:所有进行预防接种小儿均建立有档案,详细记录小儿姓名、性别、地址、电话及预防接种类型和时间等相关信息。预防接种前,首先向小儿家住介绍本次疫苗种类、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排除小儿是否存在接种禁忌证,取得小儿家属配合。接种完成后注意观察情况,并做好随访工作。
1.3 观察指标:记录240例小儿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种类。并自制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调查家属对预防接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240例小儿预防接种后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发热5例、局部肿痛4例、脓肿2例、呕吐1例、过敏性皮疹2例、过敏性紫癜1例。分别予以针对性护理后患儿好转,最终均治愈后出院。
2.2 不同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最低为脊髓灰质炎疫苗,见表1。
表1 不同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对240例预防接种小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为十分满意125例、满意104例、不满意11,护理满意度为95.4%。
3 讨 论
3.1 不同疫苗种类不良反应情况:①百白破三联疫苗多在小儿3个月后接种,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红肿、发痒等,一般情况下可在3 d内自行消失,无需特别处理,若患儿过敏症状严重,应及时采取相应药物治疗;②乙型肝炎疫苗通常会引起小儿出现低热情况,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遵循0、1、6个月各注射1支乙型肝炎疫苗的原则[2];③卡介苗是在新生儿出生后便需进行接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后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痛,或发生脓疱,破裂后可形成溃疡,若接种后半年内溃疡面没有结痂,则应入院就诊;④麻疹疫苗可导致部分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通常3 d后可好转,无需过度担忧;⑤脊髓灰质炎疫苗可引起小儿出现腹泻、呕吐情况,若情况严重需用药治疗。
3.2 接种前预防护理:在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前,可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首先,接种前护理人员要向家属介绍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让家属了解预防接种必要性,并向其讲解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避免家长过于紧张[3]。其次,在预防接种前要注意严格检查疫苗质量,若发现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不可给小儿注射存在质量问题的疫苗。然后,预防接种环境的创设也有一定影响,温馨、和谐的预防接种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不安、紧张心理,预防接种室和观察室的布置应尽可能明亮,色彩鲜艳,有条件可在室内布置一些卡通人物,同时保证室内温度 、湿度适宜,可有效提高预防接种实施质量。最后,护理人员在预防接种过程中要注意与小儿建立友好关系,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和小儿进行交流。注射中对小儿予以言语上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小儿自信,若小儿畏惧注射,护理人员可采用哄逗来分散注意力。
3.3 小儿预防接种一般护理:当小儿在预防接种后,至少需要在医院停留观察30 min,确定小儿无任何不良反应后再让其离开,离开前应做好相关指导工作:①小儿接种完后家长应该做好保暖措施,以免患儿发生感冒;②小儿接种后应多饮水,加强休息,提醒家长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以免发生感染;③绝大部分小儿在接种疫苗后了能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但是这些反应症状较轻,时间较短,要告诉家长这些属正常反应,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反应便可自行消失。④针对不宜接种的小儿,在充分权衡不接种后的患病率和接种后的效果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3.4 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
3.4.1 一般反应护理方案。小儿在疫苗一种后,针对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多给小儿饮食,保证饮食清淡和睡眠充足即可[4]。针对体温低于38 ℃的小儿,通常1~2 d体温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若小儿体温超过38 ℃,需要给予物理降温,通常3 d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如果小儿的体温超过38.5 ℃,需要立即送至医院就诊,若小儿接种后出现腹泻、呕吐等,需要补充水分,通常1~2 d便可恢复正常。
3.4.2 异常反应护理措施。①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通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者数日出现,当小儿出现过敏性皮疹后,必须严格遵医属给予抗过敏治疗,提醒家长保障小儿饮食清淡且易消化,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必要时可以擦炉甘石洗剂,通常3~7 d后便可消退。②过敏性紫癜。针对过敏性紫癜小儿,必须加强其皮肤护理,注意观察小儿皮疹的数量、形态、部位以及是否有新的出血点,保证皮肤的清洁,如果发现皮疹破溃需要立即处理,以防出血和感染。③过敏性休克。若小儿出现休克反应需要马上将通知抢救,取小儿平卧位,积极给予吸氧,注射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然后送至医院继续治疗。
3.4.3 局部反应护理。小儿在接种某些活疫苗后,可能出现特殊的局部反应,如接种卡介苗后,小儿可能在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之后局部化脓,通常在2个月左右开始结痂,形成瘢痕[5]。针对接种后的特殊局部反应,可以采取对症处理,若小儿伴有肿痛,需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先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次10~15 min,每日数次,从而消肿止痛。如果小儿的局部反应加重,可以外敷切片的土豆,也可以将小儿送至医院按医嘱外敷清热消肿膏1~2 d,如果小儿伴有化脓性感染,需要首先将感染的部位切开排脓,并应用适量的抗生素,必要时还可以给予补液治疗。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小儿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及其他异常反应,对此应积极加强针对性护理,尽早恢复健康。
[1] 斯卫利.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34-136.
[2] 陶永红,傅莫蕾,梁萍.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6,40(11):1057-1058.
[3] 王素杰.优质护理在小儿预防接种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7):99.
[4] 梁树静.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76.
[5] 王玉梅.探讨提高小儿预防接种满意度的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5082-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