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2018-03-23周怀胜马海智晏世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裂孔冷凝显微镜

周怀胜 马海智 晏世刚*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临床常见眼底科疾病,临床上可通过手术封闭视网膜裂孔,促使视网膜复位,恢复患者视功能,避免失明[1]。临床眼科医师常采用间接眼底镜下进行裂孔定位与视网膜冷凝,进行视网膜复位手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复位视网膜的术式得到逐步推广,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2-3]。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46例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男性130例,女性116例,右眼与左眼患者分别有126例与120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23例,男、女患者分别有70与53例,平均年龄(48.21±8.26)岁,对照组共123例,男、女患者分别有60例与63例,患者平均年龄(48.52±8.39)岁。观察组环扎联合硅压59例,单纯硅压64例,对照组环扎联合硅压56例,单纯硅压6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行视力、非接触眼压、裂隙灯检查、三面镜检查和B超检查。三面镜检查对视网膜裂孔进行定位,然后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对照组:术眼常规消毒铺巾,球后麻醉,剪开结膜,预置缝线。肉眼下进行穿刺放液,术者佩戴间接眼底镜,冷凝视网膜裂孔。取下间接眼底镜,缝合固定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再带上间接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如果裂孔位于嵴前坡,则缩短环扎带,否则就调整硅胶块,直到裂孔处嵴前坡,视网膜裂孔封闭。如果发现裂孔有盖或者眼压较低,则根据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决定是否眼内注入C3F8或者无菌空气。

观察组:术眼常规消毒铺巾,球后麻醉,剪开结膜,预置缝线,显微镜下进行穿刺放液,助手持棉签在6点位进行巩膜外顶压,维持眼内压,以避免出血等。术者一只手持有齿镊夹持一条眼外肌,随机转动眼球,同时压迫眼球,维持有效眼内压,另外一只手持冷凝头,配合眼球转动,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进行冷凝,观察到视网膜变白,则停止冷凝。最后检查视网膜裂孔是否位于嵴前坡,是否闭合。如果发现裂孔有盖或者眼压较低,则根据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决定是否向眼内注入C3F8或者无菌空气。

两组患者定期复诊1~18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环扎+硅压手术时间与硅压手术时间。②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两组术后冷凝反应与视力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t检验或者卡方来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观察组环扎+硅压手术时间与硅压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min)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min)

注:a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环扎+硅压手术时间 硅压手术时间对照组(n=123) 108.89±26.59 78.89±18.69观察组(n=123) 85.22±20.02a 60.02±8.22a

2.2 手术并发症:观察组中有1例脉络膜脱离,1例缝线外露,1例放液出血,3例高眼压,对照组中1例脉络膜脱离,2例预置缝线穿透巩膜,1例放液出血,2例高眼压。两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冷凝反应与视力情况:观察组123例患者中,118例一次手术完全复位,5例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行二次手术复位。对照组中有116例完全复位,7例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行二次手术复位。对比两组冷凝反应与视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冷凝反应与视力情况分析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多数眼科医师常采用间接眼底镜下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手术复位视网膜。间接眼底镜不易受屈光间质的影响,并且具有较广的观察范围,能够获得清晰的视网膜成像,但是临床医师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练掌握该术式[4]。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该术式过程相对繁琐,术者需在护士的帮助下取戴间接眼镜。在冷凝时,因双手均持有物品,很难对眼位进行灵活操作。在某种情况下,手术视野受到限制,为了将眼底看清楚,术者要不断地变换位置,影响助手的配合和整个手术进程[5-7]。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则能避免间接眼底镜带来的诸多不便,并且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意外,如将巩膜缝穿等。另外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且成像为正像,能清晰地观察到细小裂孔与视网膜变性,有利于发现微小裂孔[8-10],避免因遗漏裂孔而导致视网膜不能复位或复位后再次脱离。手术过程中,术者无需进行体位转换,便可轻松地对眼球进行多方位的操作。同时助手也能够清楚地对手术全程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配合主刀手术。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例没有出现缝线穿透巩膜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术者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判断,而不是单凭手术经验进行操作,手术精细和精确的程度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在显微镜下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简便,主刀与助手的配合更顺畅。其次,本研究中两组冷凝反应、视力情况、视网膜复位率对比,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显微镜下外路手术可获得与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均能有效地复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显微镜下外路手术的时间更短,手术精确度更高,相对间接眼底镜下的外路手术方式更值得进一步推广。

[1] 蔚旭升,刘飞.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5,37(2):134-136.

[2] 陈王灵,冼文光.显微镜直视下最小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3):411-412.

[3] 李雁朋,曾晓峰.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0):62-63.

[4] 张唯伟,姬红陪,王娟,等.手术显微镜下单纯巩膜外加压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7,41(1):78-79.

[5] 李恩辉,赖筱琍,林咸平,等.显微外路手术与常规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1):49-50.

[6] 朱建勋,孙玲,李海燕,等.显微镜下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29-1330.

[7] 魏远建.三面镜裂孔定位联合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7,52(6):542-544.

[8] 赵剑,马利波,王颖,等.手术显微镜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5,28(6):296.

[9] 杨薇,许惠卓,熊思齐,等.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眼科杂志,2014,22(3):234-236.

[10] 熊杰,张自平.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7104-7106.

猜你喜欢

裂孔冷凝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原油油气冷凝回收工艺模拟与优化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有机化学基础
显微镜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