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阿姆斯特朗:如何打造一台中外共赏的《红楼梦》?

2018-03-23左娜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3期
关键词:阿姆斯特朗歌剧红楼梦

文/左娜

英文歌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

2017年9月8日,由保利剧院公司与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并联合制作的美国旧金山歌剧院原创英文歌剧《红楼梦》漂洋过海,回到作者曹雪芹故乡北京,开启了中国内地巡演的大幕。

西方歌剧遇上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产生了中国风与国际范儿交汇融合的奇妙化学反应,是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尝试。2016年,这部由华裔艺术家组成的“梦之队”打造,中、韩、美歌唱家联袂主演的英文版歌剧《红楼梦》在美国旧金山市首演时便大获成功,俘获了无数西方观众,被誉为旧金山轰动一时的文化大事件,堪称近年最成功的中美文化合作之一。

本刊记者采访了该剧来华演出的主要制作人之一,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创始人——瑞·阿姆斯特朗(Wray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在中外音乐艺术交流领域已深耕20余年,曾将许多国际一流的艺术家带到中国,也帮助很多中国音乐家开拓国际市场。让我们和他一起,从如何打造一台中外共赏的《红楼梦》谈起,聊一聊目前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宝黛钗唱起咏叹调,征服西方观众

2016年9月10日晚11时,美国旧金山市战争纪念歌剧院外人头攒动,观众们在演出结束后还迟迟不肯离去。他们争相与演出海报合影留念,有的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刚才的剧情。这回,让他们流连忘返的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来自遥远中国的宝黛之恋。

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瑞·阿姆斯特朗(Wray Armstrong),在英文歌剧《红楼梦》北京首演欢迎宴上讲话

“该剧在美国一连公演6场,场场上座率都达97%,部分场次甚至还出现了‘站票’。”阿姆斯特朗说:“更为难得的是,除中国、日本、泰国等国的亚裔外,有60%的观众都是非亚裔。有人说,这是继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访美之后,又一极具历史性中美文化交流大事件。”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桂冠上的明珠,一部《红楼梦》令无数艺术家魂牵梦绕,曾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版本。然而,用西方的歌剧艺术,让宝黛钗唱起咏叹调,这还是头一回。

本科教学方式方法与专科、高职的教学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表现在:思想性和理论性强,知识容量大,不过度依赖教材、融入其他各家思想内容,教师的知识面广、深,教师有自己的见解,提纲挈领式教学,学生参与性强,等等。这要求教师首先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崇尚学术研究,形成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和知识、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较高的科研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学术素养,包括如何阅读经典图书、如何梳理学科理论和知识、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学术资料数据等。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经典,完成学业,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

阿姆斯特朗介绍,歌剧《红楼梦》幕后的主创团队清一色全是具有国际背景的顶尖华人艺术家,因此被称为“华人梦之队”: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作曲家盛宗亮担任作曲;首位华裔“托尼奖”(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得主黄哲伦担任编剧;国际戏剧大师赖声川担任导演;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叶锦添担任舞台及美术设计。主演们则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韩国、美国等地。扮演宝玉的石倚洁常年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曾连续4年夺得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扮演黛玉的曹青来自韩国,是美国休斯敦大歌剧院工作室的艺术家。据旧金山歌剧院公共关系部经理乔·芬克介绍,歌剧《红楼梦》是该剧院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国际合作。

“把一部磅礴宏大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搬上西方歌剧舞台,不仅要顾及外国观众,还要保留原著的文化内涵,无论对编剧、作曲还是舞台设计都是巨大的挑战。”阿姆斯特朗解释道,“华人梦之队”在创作中用在西方所学专业知识,加之对原作的理解,大胆改编,既基本忠于原作,又采用西方人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诠释。

为了将故事体量控制为两个多小时,打造一条清晰的主线,出生于美国的编剧黄哲伦用英语文化来思考剧情,对原著情节和人物进行了大量删减,把故事切得很小,但保留了“宝黛初会”“元妃省亲”“黛玉焚稿”等华彩片段。演出虽然是英文,但剧中的中国元素一点不少:丝绸戏服、半透明琉璃,服装道具、布景设计和舞台效果打造出中国山水园林梦幻缥缈的效果;音乐创作中加入了《阳关三叠》和《无锡景》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借用镲、锣等中国京剧乐器以及古琴等传统乐器表达人物的细腻情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与西方现代歌剧有机融合,独具韵味。

“作曲盛宗亮告诉我,在现场很多西方观众因感动而流泪,演出后还红着眼睛与他探讨。”阿姆斯特朗认为,很多西方观众之前对《红楼梦》知之甚少,完全是被音乐、表演所打动,这样的一种讲述方式,让他们觉得中国的故事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送出去,还要打造一个‘文化磁场’,让外国观众听得懂、愿意听。歌剧《红楼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讲故事,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运作,在旧金山这个世界一流舞台上,得到了美国主流人群的认同。未来应该将更多的中国故事改编为世界通用的艺术形式,让全球观众享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1978—2018,中国的艺术激情抓住了他的心

本剧服装设计叶锦添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他在剧中用单一的颜色和精美的材质衬托人物形象

“我和中国的缘分还要从1978年说起。”谈起如何与中国结缘,阿姆斯特朗将时间拉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刚加入加拿大多伦多交响乐团的阿姆斯特朗赶上了一件大事:多伦多交响乐团首次来到中国演出,这是那个年代首支访华的西方交响乐团。那是一次里程碑的演出,交响乐震撼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遗憾的是,由于乐团人人都争着抢着想去“神秘的中国”看看,彼时刚入职不久的阿姆斯特朗没能获得来中国的机会。“好在那次演出之后,乐团和中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后来在我担任乐团总经理期间,负责北京的杂技团和京剧团来加拿大的演出项目,那时我才开始了和中国的‘亲密接触’。”

1991年,阿姆斯特朗离开了多伦多,来到英国伦敦,任美国最大的艺术管理公司之一ICM欧洲分部(伦敦)的总经理。这次“跳槽”为阿姆斯特朗后来与中国扩大合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ICM,我挖掘出了Sara Chang,Midori还是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的欧洲经纪人。后来,我又加入了全球知名的大型经纪公司IMG负责全球最优秀的独奏家和指挥家经纪业务。在那里我遇上了国际乐坛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并担任了他的全球经纪人。”在阿姆斯特朗的推动下,余隆频繁现身国际知名音乐舞台,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直到有一天,余隆突然对阿姆斯特朗说:“我不要你再送我去国外了,你得帮我把国外最好的音乐家带到中国来,我要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

1998年,阿姆斯特朗应余隆的邀请来到北京,任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顾问,负责将世界各地一流的音乐家请到这个刚诞生的音乐节上来演出。

“1998年,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身上的那股劲儿。以前西方媒体的报道让我以为中国人都是古板、苦闷的,来了以后发现中国人都非常友好,对新观念很开放。他们准备着见一切人,尝试一切新鲜的事物。”

从此以后,阿姆斯特朗每年都来北京国际音乐节“报到”,把优秀的国际艺术家,特别是音乐明星请到中国演出。“比如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因他的中国行拍摄的影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是马友友、帕尔曼等艺术家的恩师)连续两届来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中国的开放和发展面貌惊叹不已。”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阿姆斯特朗还作为执行制作人参与了北京奥运主要文化活动之一“世界和谐之音”系列音乐会策划,在北京一连开了5场音乐会。

阿姆斯特朗说,中国抓住了他的心。过去的20年,他到过至少37个中国大小城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中国人对艺术的激情和发展艺术产业的潜力。“无论去到哪里,人们都在热情地筹建艺术中心,都在问怎么才能找到最好的艺术家来表演,来教孩子。我爱这种激情,想尽我所能帮助中国。”

2009年,阿姆斯特朗在中国创业,创立了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管理有限公司,继续深入为中外艺术交流牵线搭桥,组织了许多国际交响乐团,独奏家和歌唱家,如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歌剧明星女高音安吉拉·乔治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等在中国的演出。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了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我很高兴文化艺术得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支持,这将进一步点燃、释放人们的艺术热情。这一点非常难得。在很多国家,比如英国,政府正在弱化艺术教育,而中国恰恰相反,非常强调年轻人的通识教育,确保他们不只是‘电脑机器’。在中国如果有一项艺术特长,比如钢琴、声乐,在竞争中会受到重视,这是很好的。我想很多国家应该跟中国学习这一点。”

扮演“宝黛钗”的三位主演均是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新星

文化“走出去”,要的是精品

那么,在呼唤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阿姆斯特朗认为,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高,以前在外国常见的那种“唐人街”式民间表演已经不足以代表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中国需要更多像歌剧《红楼梦》这样的精品。无论是戏剧、音乐还是舞蹈,无论是中国经典的西方表达,还是西方经典的中国诠释,用精品的标准来打造是中国文化成功‘走出去’的前提。”

“中国表演艺术在西方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大多数都是华裔、亚裔,而西方观众并不买账。”阿姆斯特朗解释,中国输出的作品有时候并不符合西方观众的胃口。“比如把甘肃、陕西的民间表演、少数民族歌舞送到国外去,如果是为了国际艺术节倒是挺合适;但如果放到市场上,上座率可能并不理想,最终都是当地的华人来捧场。西方艺术市场是讲票房的。成功的‘走出去’,必须保证有至少30%的外国观众。”

走过了中国37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阿姆斯特朗更加觉得中国文化宝藏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层出不穷的新生代艺术家证明中国不乏世界一流的艺术人才和技术,但精良制作的文化精品还是不够。

英文歌剧《红楼梦》主创团队

何为精品?以歌剧《红楼梦》为例,除了“华人梦之队”编剧、音乐、灯光等的精雕细琢以外,几乎所有的道具都是货真价实的。“剧中演员的服装都是真丝制成,其中元妃的礼服用了17米的珍贵丝绸,演员行走起来,礼服的起伏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闪烁,非常美。好的道具才有这样的效果,也是观众观影体验的一部分。”但是,精品不仅仅意味着花大价钱,用奢华的服装道具。“我看过中国一个舞蹈团的表演,他们的服装很简洁淡雅,但是编舞独特、舞技精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就打造精品而言,不求最贵,但求最用心。”

可喜的是,这些年来阿姆斯特朗观察到,有越来越多中国艺术家打造出了别出心裁的好作品,不仅饱含中华传统之美,又用现代表达方式惊艳了世界。

“比如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林兆华导演,他用中文演绎莎士比亚作品,配上新颖的服装和舞台设计,还加入摇滚乐,在爱丁堡艺术节大获好评;又比如北京现代舞团用‘意识流’的现代舞蹈表现节气、生肖等传统中国文化元素。这些制作精良又创意十足的艺术精品,向西方有力地传递了积极正面的当代中国形象。”

阿姆斯特朗还谈起一位著名的服装企业家,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女士,她找到了伦敦的一位设计师,成立了Barbara & Hua公司,将贵州绣娘的精致刺绣与现代设计的巧思融合在一起。“这样中西合璧的精品被带到海外,可以在米兰、纽约时尚周亮相,让西方时尚圈大为惊奇。这才是中国想要向世界传递的形象。”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很多西方人不知道的美好故事;在中国的山川河流间,有很多优秀独特的艺术佳作被埋没。如何能把好东西挖掘出来,推到国际舞台,这就需要国际化的制作、营销、公关思维。

阿姆斯特朗说,目前中国不乏题材、创意、艺术家,也不缺资金、场地,国际化的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是最大痛点。“保利集团在中国有56个剧院,但可能并没有56个经验丰富的剧院经理。人才不是一天养成的。中国急需大量的艺术领域专家,包括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先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然后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培训。比如歌剧《红楼梦》幕后基本上是华人团队,他们在旧金山受训,训练好了全部独立操作。中国有大量的电影工作室,有场景、服化道团队,所以从海外培训到本地化制作不是难题。”

(供图: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管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阿姆斯特朗歌剧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浮世绘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