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成长的三要素
2018-03-23高杰
文 | 高杰
关于目标的设置,很多人喜欢引用拿破仑说的那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目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了清楚的目标就意味着有了前进的方向,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实现专业的成长和个人的进步,同样需要坚持目标导向,要有一定的抱负,要知道自己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在有了方向之后,还需要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年轻教师在成长中,需要关注三要素。
要做到闻机而动。《周易·系辞下》中有这样一句话: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也就是说,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要及时采取行动,千万不能等到错误成形再处置,那样就陷入了被动。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的个人成长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准备、伺机绽放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书育人的工作,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仅有学科的知识远远不够。对教师个人来说,从教第一天起,虽是踏上了工作的岗位,也意味着进入了新一轮不断的学习之中。在平时,要注意积累素材,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育人,抑或是其他,只要自己觉得有用,在学习内化的同时都要做好整理和归纳。所谓“闻”,就是观察,观察其他人的做法,在观察中找寻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和方法。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绕不开参加活动以及专业的教育写作,前者是着眼于课堂,后者在于思想的传递和经验的传达。因此,也应当留意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诸如基本功大赛、素养大赛等专业性的活动,要争取参与的机会,通过活动促进个人成长。另一方面,要勤于写作,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写作。很多杂志都有自己的宣传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会定期发布相关的约稿信息,年轻教师要注意关注,主动投稿,以写作沉淀智慧,生成智慧。说到底,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埋头走路,也需要抬头看路,及时关注教育动态,坚持思考,不打无准备之仗。
要做到问计于人。《论语·述而》里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年轻教师的身边,有着各个年龄层次的同事,这些同事身上有着独特的资源,那就是阅历。在诸多的学习方式中,主动问、虚心求教,可以少做“无用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问的方式也有多种,现如今,各个学校都有类似于“师徒结对”这样的专业成长模式,通过前辈对新人的“传帮带”实现双方的同时精进。年轻教师有疑问要主动提出来,教学困惑也好、育人的问题也好,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不灵验的时候,要及时“求助”。此外,作为年轻教师,要有一颗主动求索的心,专业的发展是自己的事情,需要通过内驱力的激发,以自身的“钻劲”实现从“要我”到“我要”的转变。平时可以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多走进其他人的课堂,亲身感受别人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努力吸取百家之长。发展无止境,学习的对象也需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地一域的教育智慧是有限的,需要放眼历史和现在、域内和域外。在“互联网+”、VR技术、人工智能等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年轻教师要善于向历史学习,读经典教育著作,感受经过历史检验的教育家的思想;也需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跨界思维,从其他行业的发展中找到点亮自身教育工作的“火花”;还要借助现代通信工具,找到自己的榜样和方向,做教师中的“追星族”,系统研究某个喜欢的名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要做到稳如泰山。苏东坡的《留侯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没有原因而受到他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怀抱很大,并且他们的志向很远。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成长具有周期性,在这一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出人意料的状况。这就这意味着,工作之初要先立志,在此基础上立言、立行、立德,从而系统推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坚定的志向,便有了具体的行进方向。即便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也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正因为成长具有阶段性,不能渴求一蹴而就,也需要年轻教师要积极调整心态,以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地前进。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诱惑,能够守住教育的初心,以情怀作为指引,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很容易陷入“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怪圈中,用同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去传递同样的东西,尽管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让本该充满未知的、乐趣的教育工作变得机械、无趣,也让人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失去了激情,忘却了梦想,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淖。只有稳住了自己的“心神”,才可以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才能沉下心去观察现状,审视自我,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年轻教师要发展,要学会闻、问、稳,也需要外界提供适合成长的“土壤”和“气候”,只有内外同时发生作用,年轻教师才能行稳致远,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与一个个“果实”不期而遇,从而为整个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