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满生: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2018-03-23孙习涵

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创新能力

文 | 本刊记者 孙习涵

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尤瓦尔·赫拉里称,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或者说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演变。

如今,教育领域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讨论呈白热化的状态,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变革正在为教育赋能,也在重新诠释着教育的内涵。

“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全民信息化时代。”2017年12月11日,在由中国网教育频道主办的“一带一路——教育的新机遇”2017教育家年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一语道破了这个时代的典型属性。

为何是全民信息化时代?周满生指出:大面积覆盖所有人群,使所有人受益;获取知识的成本前所未有低廉,人人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从未如此丰富。

在他看来,这个时代充满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性命题,全民信息化时代无疑助推了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种改变,但有些教育的本质及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并未改变。

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什么

当下,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讨论不绝于耳,而一个话题的焦点就在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周满生认同新东方副总裁徐健的判断:

“如果老师只做简单的知识传递,人工智能可以取代60%;而在培养学生各方面,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决策能力、团体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人工智能能取代的可能只有30%;最后一个层面是品格和人格培养,包括情感激励在内,人工智能能取代的可能只有10%。”

他特别强调“人不能被技术所操纵,必须要成为机器人的主导。”

周满生并不否认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们不可以低估信息化给未来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

但在这个时代,信息化、“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人工智能淘汰的只是落后的教育。周满生觉得很多作为人的能力不能被“互联网+”、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在培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品德和人格方面,传统教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剩下的问题显而易见,在这个时代,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不断完善

伴随着这个问题而来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在周满生看来,仅就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项而言,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都熟悉‘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我认为,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重大缺陷,而且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出了问题。”周满生说。

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学法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的要点上,不重视开发人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培养出的毕业生思维狭窄。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地思维,让学生挑战彼此。”他建议。

他引用了《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佛里德曼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四个观点:

第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第二,要遵循一个公式:CQ+PQ>IQ,C代表好奇,P代表激情,IQ代表智商;第三,教学生学会发掘信息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第四,开发主导创新的右脑,而不是以往强调的理性支配的左脑,因为左脑再发达也发达不过电脑了。

“当下中国教育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和方法的背景下,这一观点可以为基础教育所借鉴。”周满生提议。

到底如何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核心能力?周满生在国际领域找到了答案。他尤其看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APEC组织非常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工作,二十年来一直在跟踪亚太地区学生的发展,开展东西方教育的比较。

在大会上,各经济体探讨出了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

在周满生看来,国家最新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它与APEC会议所提倡的六项基本能力已经接近完全一致了。

APEC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到了一些领域,从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受到了高度重视。周满生将它归纳为六点:第一,数学和科学素养;第二,人文素养;第三,国际理解能力;第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第五,创造力;第六,就业能力。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他山之石

创造力培养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它同样是周满生研究的重点。这些年通过对国际教育界的观察,他将国际上对创造力的培养归纳为八个方面:

第一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

幼儿的创新能力评价主要表现是好奇心和创造性,小学生是创造力想象,中学生就是通过情景,到了17岁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定制化。

“我们国家存在一种偏颇认识,就是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培养是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必须从小培养创造力。”周满生说。

第二,打好基础,周满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做得相对比较成熟的一方面。中国的学生两次参加PISA,均取得了好的成绩,便足以证明了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第三,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导学生感兴趣地探索,让学生成为成功问题发现者,让他们理解学校是一个学生提问题的地方,不是仅仅回答问题的地方。

第四,教师具备创造思维。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做智慧的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学习,给学生创造性评价。

第五,改革课堂教学。在周满生看来,如果老师采取说教的方式,大量是封闭性问题,强调记忆和背诵,就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如果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自由地表达思想,会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第六,培养学生方法论的问题,特别是发散思维。这里面用的比较多的头脑风暴,包括逆向思维,包括重组思维。

第七,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周满生提议减少标准化考试。“我们这么多年来都采用标准化考试,它主要的功能是分别选,而且仅仅是从学业成绩来考察,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能力培养。”

第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要重视特殊才能的孩子的培养。周满生认为,美国能够出那么多创新人才,一个原因就是它为最有天赋的学生提供特殊的课程。

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创新性教师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不得不提到培养创新型教师。

周满生曾在新加坡和香港听过心理学家斯坦伯格的演讲,他在谈到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12条策略中提到了教师的态度对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作用。他认为,教师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潜能向现实性转化,也可能阻碍其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具有求知欲、创造性;要有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要给学生创造性评价,这是国际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原则。”周满生说。

他举了以色列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案例:

以色列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倾听他们的感受,给每个学生话语权,让他们可以开诚布公地发表看法;其次,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想法设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提升。

如果教师眼里看不到天才,只能说明他能力不足;优秀教师的本领之一是会讲故事,能把枯燥的学科内容表述得生动有趣。同时,他是一个导体,能引导学生连接历史、现在与未来,激发他们的思想。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懂得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在创新型思维训练方面,英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英国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基本方法以及一些创造技能,如类比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逆向思维、头脑风暴、列举属性、遥远联想等,并训练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创造性的智能品质。”

在周满生看来,这也是中国教师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无论如何,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无法再停留于单一视角。 “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都会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周满生说,“国家需要以跨文化的比较为视角,深入了解国外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创造力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