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奥赛罗的性格系统

2018-03-22孙冬梅

魅力中国 2018年36期

孙冬梅

摘要: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了奥赛罗复杂的性格,即矛盾性和两面性。性格决定了人物的选择和行动,他坦诚宽容又自私猜疑,他作战勇敢却有勇无谋,他追求真爱却又捕风捉影,正是他复杂的性格系统,最终导致无可弥补的人生悲剧和自我毁灭。

关键词:悲剧理论;性格系统;毁灭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在《诗学》中系统阐述了悲剧问题,他在著名的悲剧定义中,对于描写对象,表现方式、艺术手段以及悲剧快感,作了明确规定。他认为,戏剧所摹仿的是在“行動中的人”,“悲剧是行动的摹仿”,而行动是由某些人物来表达的,这些人物必然在性格和思想方面都具有某些特征。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以引起怜悯与畏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这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核心,它与本文论述的主旨有很大的关系,它规定了悲剧人物的思想、性格、行动和悲剧效果等美学特点,从而奠定了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关于悲剧人物,亚氏理论认为应该“声名显赫”,他认为这种“著名人物”之所以“陷于厄运”,成为悲剧人物,完全由于犯了错误,他将悲剧根源归于人物自身的缺陷和过失。《诗学》的主体是对悲剧的讨论,亚氏认为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因此他将悲剧情节放在首位。而性格是行动的动因之一,人物的抉择是有人物的性格决定的,性格展示抉择。通过对性格的揭示,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抉择,即他们接下来打算采取的行动。“一番话如果根本不表示说话人的取舍,是不能表现性格的。”正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是作为一个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英雄出场的。

戏剧的开头,当勃拉班修、伊阿古提到奥赛罗时,总是用这样一些粗鲁的字眼:“一头老黑羊”,“丑恶的黑鬼”等等。然而他一出场,便以他那非同凡响的谈吐回击了这些人对他的侮辱,与在伊阿古和罗德利哥的怂恿下跑到他的住所大嚷大叫的勃拉班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坦然地说:“老先生,像您这么年高德勋的人,有什么话不可以命令我们,何必动起武来呢?”他那义正辞严的凛然气质正是后者所缺少的。伊阿古假装好心地劝说他暂时躲避,奥赛罗却从容地说:“不,我要让他们看见我。”从中可以看出,奥赛罗虽然戎马疆场,战功卓著,但决不是好斗成性的黩武之徒,恰恰相反,他胸襟博大,坦荡豪迈。他虽在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却十分厌恶无端的的争吵。在第一幕第二场时,他以一句诗一般的语言制止了一场械斗,“把你们明晃晃的剑收起来吧,如果沾了露水它们会生锈的”。

坦荡的奥赛罗面对勃拉班修别有用心的诬告,不躲避也不掩饰。他不擅辞令,也不为自己辩护,他采取的是坦诚的态度:

……我实在想不出任何漂亮的字句来替自己辩护。但是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耐心听我讲述,我可以告诉你们一段质朴无闻、关于我和我的爱人恋爱的全部经过的故事……

在讲述恋爱经过时,奥赛罗也“实事求是,不加铺张”。他尊重事实,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心无二敌,天性坦白率直,对人推心置腹,在他性格中最为鲜明最为可爱的部分正是他的这些特点。与阿谀奉承、邪恶奸诈的伊阿古相比,奥赛罗忠于职守,诚实善良,敦厚清泓。这一对人物的鲜明对比,更是衬托出奥赛罗的高尚伟岸。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指出,行动的两个自然动因是人的思想和性格,能够直观地揭示人物接下来该有怎样的的举动。例如,一个人认为某件事是错误的,这是他的思想,如果他的性格是与世无争,那么自然他就不会主动阐明自己的看法,阻止那件事情的发生——他保留自己的观点,并不采取行动。而如果他的性格一直嫉恶如仇,他就会揭示事情的真相,改变事态的发展,此时性格决定着他的行动。奥赛罗单纯热情,率直正派,他性格中的优点往往有可能走向反面。他虽嫉恶如仇,但身上也有自私偏狭的缺陷,他有着很强的占有欲,尽管他真心爱着苔丝狄蒙娜,但是自私的夫权思想根深蒂固,他曾说:

啊,结婚的烦恼,尽管名义上我们把这些可爱的人儿称为我们的所有,但是我们却难以掌控她们的爱憎喜恶!我宁愿做一只呼吸牢室中的浊气的蛤蟆,也不愿让别人把她拥有。

我们不难看出,奥赛罗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如果他性格懦弱,或者充满自信,那么他就算心里怀疑,也不敢杀害苔丝狄蒙娜;要么相信苔丝狄蒙娜对他的爱,无论伊阿古如何诋毁,他都无动于衷。而剧中奥赛罗的自私多疑,导致他看不清问题的关键,而最终被坏人利用。

奥赛罗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的性格源于自己的肤色。多年的耳濡目染,使他深谙白种人的殖民心里,他知道无论自己多么优秀,在白人眼里他还是卑贱的。他不是将军,是黑鬼,是看着就让人害怕的恶魔怪物。公爵为他说话,只是因为奥赛罗是他急需的人才,看看公爵对勃拉班修的劝慰:

事情已经闹开了,也就迁就些吧,人家说,有一件能遮身的破衣烂裳总比光着身子好。

我们不难体会公爵言语中的歧视成分,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种族歧视,奥赛罗难免会产生自卑性格.这种自卑感使得单纯敦厚的奥赛罗更易盲目轻信,伊阿古巧舌如簧,只需几句谗言,耍几个花招,奥赛罗的内心世界就崩溃。他被引诱着走进泥潭,毁灭所有美好,也最终自毁,终于做出遗憾终生的蠢事。等他醒悟时,一切无可弥补,只有吻剑自杀。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悲剧的灾难是在惩罚人物性格的弱点。自私偏狭,自卑轻信,这些致命弱点使奥赛罗成了理想破灭的悲剧人物,成为自身过失的受害者。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的原则,尤其有关性格方面的理论,在奥赛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奥赛罗的性格,一方面是优点,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就转化为弱点甚至缺陷了。比如奥赛罗一方面是坦诚宽容的,另一方面却又是狭隘自私的;一方面质朴单纯,而另一方面却猜疑嫉妒;一方面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另一方面却有勇无谋,缺乏理性,以至于陷于伊阿古设下的陷阱中,无力自拔。在奥赛罗性格中,这些相互矛盾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他复杂的性格系统,在当时那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奥赛罗的性格系统不能保持平衡,因而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也加速了他的自我毁灭。

参考文献 :

[1]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杨磊. 论《诗学的性格伦》--以奥赛罗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

[3]罗益民. 奥赛罗人物形象两面观[J].国外文学. 2002年第1期

[4]吴波. 奥赛罗悲剧的病态人格根源[J]. 渤海大学学报. 2009年3月

[5]李慧子. 身份认同的困境:探析奥赛罗的悲剧[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