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杂谈我做《名段欣赏》之感受

2018-03-22姜芳

魅力中国 2018年37期
关键词:创作

姜芳

摘要:影视的真实与戏曲虚拟如何结合已是一个很早就引起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重要的是把戏曲舞台因条件所限而不能完成的环境、气氛和真实感加以综合体现。

关键词:《名段欣赏》;创作;导演心得

戏曲栏目《名段欣赏》,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当年的名牌节目,几乎全国有名戏曲演员都被请来做过专辑,在戏迷中口碑良好,很受欢迎。

它是一个集戏曲经典核心唱段、精英演员为节目主体的栏目,镜头画面处理具有艺术感、镜头传达人物情绪、表情等细节方面细腻,通过演员的讲述剖析,能够满足欣赏和资料留存的双重目的。

影视拍摄手法与戏曲的虚拟性如何结合很早就引起专业领域关注,也是戏曲研究者们当作专业学术研讨的课题,这个栏目通过多年实践将它浓缩成具像的、可视的、已操作的、并取得了一定专业范围认可的形式,把戏曲舞台因条件所限而不能完成的环境、气氛和真实感加以综合体现。同时 它也有弊端,也就是部分的削减了戏曲的虚拟性和空间想象美感。比如:开、关门,真实的布景往往容易使虚拟的动作产生滑稽与多余感,所以布景中一般没有“门”的场景。还比如:“卷帘”,虚拟的动作演员会做的很像,动作也很丰富。如果我为他搭上一个实帘,演员却不知如何表演了,那一套程式动作也失去了意义。再如“上下楼”等等,电视的实景拍摄都使这些戏曲特性表演失去魅力。

《名段欣赏》的节目制作还可以总结为八个字“曲中有情 画里寓意”

一、节目的选择

记得2003年春节前我做的是中国评剧院的14集节目,应该说每集节目都有不同的特点、这里我有选择的说几个片段。一是白派传统戏《秦香莲-杀庙》这段戏说的是家将韩琪奉驸马爷陈世美之命前来斩杀秦香莲母子,特点是唱段紧凑、情绪感人、节奏明快、内容丰富,这段戏可以说是全剧的一个高潮点,两个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我记得在选节目时出了点小插曲,因为整出戏是以旦角为主演的,演小生的演员曾提出不选这一段,想換戏,可是同团的其他演员说,这个演员演韩琪演的非常的好,大家都开玩笑叫他“天下第一韩琪”,于是我坚持让他报这一段,表演果然很出神,很精彩。还有一段现代戏叫《山花》,是一个革命题材的戏,情节感人,唱段经典,讲究意境。另外一段戏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是反应现代老百姓真实生活的戏、电视剧非常火爆,太贴近百姓生活了、这几段是我认为在不同题材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戏,《名段欣赏》是一个集欣赏性、传播性、普及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栏目,欣赏性是栏目的主要职能,节目内容选择秉承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的精神。

二、对舞台调度进行再处理

基于节目在棚里拍的特点,拍摄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舞台导演创作,有时舞台表演及舞台的调度不适合在棚里展现的,导演一定需要重新考虑,及时进行合理性的再创作。比如我拍评剧《山花》中有四个红军舞红旗的场面。舞台表演是全场灭光,主演在一束追光中,四位战士在黑场时偷偷溜上,等灯光全亮时,从天幕上徐徐降下一面大红旗,他们马上从藏身的地方站起来,展开手中的红旗,舞蹈。我们拍摄没有这个条件,就需要安排一个上场,在现场我就要求这四名红旗手在主演手抖红旗的时候,从镜头前拉展红旗上场,随后走到主要表演区,以此来表现红旗的重要性。戏曲电视导演必须懂戏,才能有合理的创造,能迅速处理不同的舞台情景调度。

三、会说话的镜头切换处理

评剧《山花》这出戏讲求意境,下面我先就《山花》的拍摄谈几点感受。

1.整体情绪的把握。

首先,我给这个戏的定位是“以情动人”。尽可能的用镜头表达情感,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老妈妈形象。镜头的节奏感和连贯性要强,美工遵循戏曲写意的美学风格,景物造型上需要区别与舞台剧,灯光要烘托出一个温暖的、悲痛的、又有点虚幻和神圣的氛围,背景有一点战火熊熊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感觉。为有利于镜头的表现,我在舞台调度上作了重新安排、打破舞台的平面性,设置高低机位,使镜头生动起来。

2.用活动画面诉说。

在剧中母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儿子的身体前,注视着儿子,可以想象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儿子的身影,仿佛听见了儿子深情的呼唤,与儿子有一段深情的对唱、那种动人动心的感情,浓浓的时空交错的母子情意深深打动我。为了烘托这种氛围必须将两个人同时包容在镜头的一个画面里,有了交流,有了情,就不会将戏拍散,经过一番考虑,最后决定采用四台机位,现场双叠的办法,通过与摄像师们的研究商讨,一台低机位拍站在高处的儿子,二号机也低机位拍坐在马扎上的母亲。演员固定位置,改掉走动的舞台调度。这里的难度有三个:一是叠换时必须熟悉音乐,才能掌握叠换的时间、节奏、快慢,突出人物情感;第二是要求我和摄像师的配合要非常默契,精力都必须高度集中,摄像师的音乐节奏感要强;第三是双叠时两个镜头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必须合适。

当我将2号机中景叠进空景,就让它慢推成特写时,音乐唱词是儿子在远处叫着“妈妈——”开始唱:“妈妈 妈妈”,这时的镜头都给妈妈,表现妈妈仿佛听到了儿子的呼唤,在2号机推成母亲特写的过程中,将儿子慢慢叠进画面,有一种虚幻的,仿佛是妈妈脑海里出现的影象,这时两个人物都在画面里了,妈妈的镜头再拉远渐虚、儿子的镜头渐推渐近清晰,妈妈拉成中景,儿子推为近特,当他唱道:-“我想您头上是否添白发---”妈妈有摸头发动作,妈妈的身影此时虽虚,却能表现清楚,当儿子唱道:“—-明辉呀明辉呀,尝尝妈做的糕点甜不甜” 时,两个镜头开始倒换, 妈妈捧着双手的镜头渐渐推进推进,仿佛在抚摸儿子的面颊,仿佛在迎接儿子的凯旋归来、当母亲接着儿子的话音唱:“妈妈来了——”,将儿子的镜头彻底隐掉,这时把画面切全,将观众拉回到现实中来、这几个镜头拍了共两条,因为是现场合成,所以就必需要求几台机位配合默契,事后我觉得有两个遗憾之处,一是妈妈听明辉唱时,我的镜头叠的比例没有掌握准确,镜头里人物的构图位置没有掌握好,使母亲的脸与红旗相叠了,这样也使镜头的运动和对唱的气口出现一点不协调,画面上应该将妈妈的镜头早点叠清晰就好了,二是4号机由于起幅的有些猛,使画面速度和情绪有点脱节、虽有遗憾,但我想也为下次类似的节目制作提供了经验,这场戏整体基本上达到我所想象的那种虚实结合,富有意境的画面效果、在此我要提起我们组里几位非常敬业的摄像师,我拍这一组的摄影师是杜庆恩、王朴、王燕老师,灯光师邹云亮老师也帮忙把机,杜老师拍摄前不停的寻找最佳机位,王燕老师积极的出主意,他们在拍摄中认真的态度令我感动,要知道开拍时所有人都是屏息凝气的,我能感到大家的精神都在高度集中,此时我们的配合是有默契的,否则有一个人走神很可能就会破坏整条的拍摄效果。同时他们还在现场安定我的情绪,我很惭愧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表现,我感谢这几位年长的摄影老师给以我的最好的配合,他们那认真的态度,尤其值得我学习。

3.富有诗意的灯光氛围。

我想《山花》灯光基调为暖色。有几种寓意:表现激情、表达母爱、表现热血、表现战场,最重要的还要表现一种青春的含义。对一个年轻的短暂的生命地感慨,对母子之情的歌唱,宣泄着一股生命的热情与活力。我每一次听这段唱腔,都会静静地坐在那聆听,心头会涌起一股热泪,尤其是前半部分的对唱,当明辉喊道:“妈妈-------您可曾听见我的呼唤”,也许是我比较感性的原因,每每听到这里,我的心灵都会有震撼,都会感动,我希望用一种温暖的氛围来寄托我对那个母亲,对那些短暂的年轻生命的敬意、同时,红色的基调在这里不仅是热情的,它还是战场硝烟四起的情形,还是强有力的对比,是母亲的心在流血、环境光的基调和人物内心的寒冷是对立的、我要求背景铺红色,背景按原来的要求应该是用一面大红旗铺满天幕、由于我们录像棚的种种限制,因此改为铺红色光来替代、这只是我自己不成熟的想法,灯光作为整个节目的灵魂部分,还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加强对光的了解,也是我急需学习的重要部分。

四、演员化妆的要求

戏曲的服装化妆非常艳丽,表演夸张,这是由于在戏曲形成的年代,于勾栏瓦舍里演出的特点有关,演员在台上的表演离观众有一定距离,于是要浓妆、动作要夸张。而现今电视的近距离欣赏,电视可发挥它的作用,把细微的表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把激烈的节奏,激动的情绪更快更有冲击力的传达出来。因此,我觉得电视戏曲妆一定要清淡,导演应该在拍摄前有意识的提醒演员化妆要有区别与舞台的颜色。要适当追求淡抹,如脸颊红底色万万不可太浓,眼窝里的红可以局部艳丽,颜色要有层次,黑也不可全黑,黑色里适当加点红。否则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就显得不好看,脸上的妆有种脏的感觉,不美,不清秀。

当年的这些戏曲节目创作,而今很多已经成为资料留存,我庆幸有这样的经历,有过这样动心的创作体验,真心的期望传统艺术能够源远流长,愿我们曾经的努力,给后代的人留下有用的资料价值,并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创作
习作转化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关于创作
创作你的四格漫画
睡觉
创作失败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