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阁寺》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8-03-22姚立波孙静

魅力中国 2018年37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翻译

姚立波 孙静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从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中逐渐被重视起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翻译领域尤其是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往往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译者主体性在《金阁寺》的中文译本中有很好的体现,其发展的必然意义以及方向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金阁寺;汉译本;翻译

翻译是不仅仅是由一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加入了译者无限心血的文章再造过程。一部文学作品的译本成功与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起源于哲学的主体理论,经历了从边缘到蓬勃发展、从幕后到台前的过程,目前该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译者在翻译研究中不可轻视的一部分。人的主体性是指实践中人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是人作为人最根本的特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种精密仪器以及对数据的处理中,人的主体性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这也使心理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翻译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是对译者翻译和写作水平的双重考验。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在翻译史上有过一段被人们忽视的时间,但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它需要译者的个人因素去丰富和充盈。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文化转向”的兴起,以苏珊·巴斯内特为代表,促进整个翻译界从语言方面转向对文化层面的重视。至此,译者的地位终于得到了重视,人们不再忽视译者本身。

其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最为活跃,但纵观翻译史,译者的作用被忽视了很长时间,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渐渐开始意识到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之处。近年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并推进主体性的发展。近十年国内翻译界掀起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热潮,在生态系统、女性主义研究、散文翻译、电影翻译等诸多方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黄勤在探讨文学作品翻译时指出,译者应该遵循美学原则,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使得文学作品在另一种语言下再现文学艺术之美。

二、《金阁寺》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三岛由纪夫的著作《金阁寺》十分经典,不少翻译家都尝试过翻译这本书,其中包括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林少华与唐月梅。在翻译一本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撰写序言和添加注释对整个译本的基调有很大影响。

(一)添加序言。

每个翻译家在翻譯一部作品之前会了解原作者的生平、性格,而每位译者都有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世界观,他们会依据自己对于原著的理解,充分发挥主体性,撰写序言奠定整体翻译思路,引导读者了解原著的写作背景。每一位译者会根据自己对原作品的认知去揣测,在创作该作品时作者的心境,以及这本书背景后有什么故事。他们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感受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这是译者创造性的体现,真正做到文学无国界。如果译者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翻译工作就等同于搬运工,交出的译作也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读起来生涩,味同嚼蜡。

(二)添加注释。

由于中日文化差异较大,有些词汇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词汇,因此,译者需要发挥主体性,利用个人的文化水平以及翻译能力对专有词汇以及特定的文化词汇进行解释。但是,译者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对外国文化的认知程度也有不同,林少华和唐月梅两个译者在为译本做注释时的着重点就有很大不同,他们对于不同类别的词汇所作注释在数量方面就有很大差异。译本中注释的数量和内容的不同,反映了译者的文化水平,也反映了文学翻译风俗的特点。注释部分的内容文化内涵很深,一些译本中会存在针对文化缺省所作的补偿性翻译不足的现象。由于主体性差异,一些译者能够充分地将这些文化意象翻译过来,但部分文化词汇的翻译采用直接在译文中释义的方式,使译文读者不能很好捕捉到原文传递的文化信息。这就要求译者在语言翻译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翻译。

三、《金阁寺》汉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必要作用

(一)积极性作用。

在《金阁寺》的汉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书中有许多女性用语和敬语十分难译。众所周知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较低,即使是现代社会中日本女性的地位也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因此女性用语较日常用语有所不同。但在中国女性地位越来越高,而日常生活中并未明显区分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这就要求译者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此时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就能够使译文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所接受,如果强行直译会给中国读者以矫揉造作之感。

除了女性用语之外,敬语在翻译过程中也是一大难点,日本文化中的等级制度使日语敬语使用十分广泛且复杂。内外意识强烈的日本,日语中敬语的发达程度十分高,人们甚至用是否使用敬语来区分关系的亲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不加以修饰,直译成汉语会传递给中国读者一种啰嗦不直白,甚至难以理解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将日文原著中不符合汉语习惯的部分,能动地轻化成能够为中国读者所接受、理解而又不损失原著的形式。但要真正执行起来不仅需要译者对译入语与译出语双方都十分了解,还要了解中日两国的历史、人文、文化特色。《金阁寺》中存在许多翻译敬语的例子,在翻译时译者选择对一些不符合汉语使用习惯的境遇部分做适当的减译,使译文简洁易懂,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主体性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二)消极作用。

译者主体性对文学作品虽然有积极作用,但这并不代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就是完美的,从《金阁寺》的译本中,我们所以看到,在某些情况下,译者的主体性也会对翻译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

译者主体性被界定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翻译目的而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而译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包括译者的文化意识、人文个性、审美取向、创造性和判断标准等,而这些因素也影响了译者的翻译水平。在翻译中,主体性会影响和操纵译者,在表达方面,译本也会受到影响。

《金阁寺》中有许多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意象,比如相扑等传统日本文化。在翻译成汉语时,有时由于译者个人因素限制,并不能将这些文化意象完美的表现出来。在翻译界,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缺省,这是两种文化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冲突。想要消除这些冲突就需要译者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提升个人翻译水平来化解文化缺省与文化误译之类的文化冲突与摩擦。

《金阁寺》的人物描写中有许多心理词汇,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的。要想翻译好这些词汇,需要译者有很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要求他们真正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心路历程。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心理上表达方式也有一定差异,要想使中国读者理解日语作品中人物的真实心理活动,就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翻译水平。但译者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无所不能。有些译者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造成误译无法还原本意。尤其在翻译一些民族特有文化习俗时,由于不了解该文化意象的起源及意义,造成读者文化理解上的困难。

四、主体性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翻译事业发展已久,自汉末的佛经翻译开始到唐代玄奘提出的“信”,到清代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再到鲁迅、瞿秋白提出的“通信”,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些理论都对世界翻译界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主体性概念的传入,“译者转向”的兴起又推动了中国翻译界开辟新的发展篇章。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电子词典、翻译软件层出不穷,只要轻松的触动鼠标就可以将外文翻译过来,这是翻译工作者们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未来机械翻译会代替人工翻译。然而在我看来,在翻译领域无论何時,人类的作用都不会消失,就像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类还是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要面对生老病死,人脑永远要比机械思维灵活。尤其在翻译《金阁寺》这样文化特色浓厚的文学作品时,机械翻译的刻板无法完成文化的转化,最终还是要依靠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所以翻译工作者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对自身翻译能力的提升,要明确自身价值,找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定位。

五、结语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发挥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一本文学作品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虽然有时消极作用确实会影响译本的质量。然而,主体性这一概念虽然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可在翻译界来看,译者的作用开始被重视后翻译界就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从语言的翻译到文化的翻译,这是翻译界历史性的转变,使得翻译人员本身的作用得以凸显。我们不可否认积极地完善译者主体性,才是译者们提升译本质量的必由之路。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译者主体性贯穿于文学翻译过程始终,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中的再次创作。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并不能无限度地发展,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中存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我们无法避免,但更多的是我们能够通过提升自身文化水平,来提升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限制因素,努力克服它们,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为广大读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付朋月,王杨杨.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旅游文化类翻译[J].北方文学,2017.

[2]彭祺.译者主体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三岛由纪夫.《金阁寺》[M].新潮社.1956.

[4]徐思远.关于《金阁寺》中人物心理描写的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李敏.主体性的论失与复归[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王秀娟.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7]蓝红军.译者主体性困境与翻译主体性建构.[J].上海翻译.2017(3).

[8]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6(09).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翻译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