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018-03-22努尔尼沙·吾斯曼
努尔尼沙·吾斯曼
摘要: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它起着传承人类文明、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使命,历史学科的地位不能被忽视,但现实却不容乐观, 历史作为“小科”在学校教学中常常得给主科“让路”,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因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使得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找出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激发
和众多的教师一样,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上取得一更多的成绩,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但是现实毕竟和希冀不同,历史学科编排枯燥、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方式死板、学习压力太大、家长学生不够重视等种种的问题摆在面前,让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都感到“亚历山大”。要摆脱这一困境,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激发学生最原始的动机,也就是学习兴趣。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新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前人总结出的一条富有哲理的经验。上课也是一样,每堂课都要涉及到课前导入,导入时间虽短,但其地位举足轻重。良好的导入会直接调起学生的味口,引起他们的兴趣。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能唤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用离奇新颖的故事、优美动听的歌曲,或者是编排小短剧,设立县念,创设问题等方式导入新课,往往会使学生情绪高昂,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例如,在讲《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老师可先给学生出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并进行描述:“这是一幅教堂壁画,画的是耶稣遇难前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的情景。席间,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话音刚落,众门徒的表情和内心活动顿时流露出来:有的悲叹,有的愤恨,有的却显得心地坦荡。出卖耶稣的犹大脸色灰暗,神情惊鄂,一手握着钱袋,可憎面目跃然纸上。这幅图画利用光的作用,通过明暗对比和阴影烘托人的形象,使画面产生一种神奇朦胧的效果。这是一种在14世纪的时候一些画家善于用的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突出了人的中心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复兴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迅速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场信息革命同样波及到了教育领域,中学历史教学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服务于历史教学,成为信息技术时代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历史学科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互联网的功能完全吻合。同时,随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推广,网络教室的设立,互联网也为学生学习、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网络教学。例如网上课堂:即“空中课堂”,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达到教育的最大化。可以将教师的课堂讲授进行录像,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或是在网上同步进行授课。它既可用于远距离教学,实现异地、异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因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灵活性强,学生易掌握,因此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比如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网上答疑可以给学生对某一问题最充分的回答与解析。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某一问题的解答会受制于时间的关系而往往是简单扼要式的,学生极有可能没有完全明白。网上答疑则受到时间上的限制要少,回答与交流更充分。而且,网上交流的语言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际,更富于亲近感,有利于师生的和谐共处。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活动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和各种课外活动中,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的研讨和实践活动中,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评述隋炀帝的一段视频:首先推出大众的观点,隋炀帝是个暴君,然后指出隋炀帝能文能武, 写下脍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气魄雄浑,二十岁平定陈朝,完成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而且平定江南之后秋毫无犯,百姓都以杨广为贤。即位之后,建洛阳城、巡游江南、征伐辽东,创立了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最重要的是开通了造福后世的大运河。表面上看都是历史的壮举,但他常年役使人民,荒废农业生产,致使民怨沸腾,而且与关陇贵族集团的政治斗争中的失败,最后只落得“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的下场。学生观看视频后,既惊叹于隋炀帝的雄才大略,也愤怒于隋炀帝的奢侈残暴,还了解了隋朝兴亡的历史,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小组讨论:1.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有什么意义?2.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3.请你评价隋炀帝这个人。这样,通过多媒体呈现的历史故事,情境更加真实,情节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学生身临其境,运用声音和画面多方位渲染历史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于知识点能有更好地把握。小组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互相碰撞,深化理解,加强联系,启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智能、心理及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劉军.初中历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
[2]方尊.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