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2018-03-22陈中
摘要: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然而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在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如何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有效路径。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一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必修课程,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哲学社会科学课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认识哲学社会科学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教学路径,发挥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
一、相关概念的引入
(一)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内涵
哲学社会科学课是指高等学校或高校教师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大学生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活动,通过讲授和学习两个相互互动的过程,使大学生获得一定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以达到育人的效果和目的。哲学社会科学课具有涉及领域广、育人效能潜移默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哲学社会科学课是知识主导性的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零散辅助性的,这也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随机渗透性。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因此,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哲学社会科学在高校存在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载体。
(二)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界定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于2008年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提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由此可见,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充分凸显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沈壮海教授认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其育人功能的核心,他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的功效和能力。” 因此我们说,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文化素养,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历史文化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这即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发挥的效用。
二、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引领学生思想的桥梁
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首先要实现的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导和坚持科学方法的引导。第一,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有一部分内容直接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相互关联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支撑和观点呼应。第二,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通识教育和选修课程等形式出现,尤其是历史、文学、艺术等课程设置,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又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素材。第三,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呈现出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是践行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典范,为学生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以上海公安学院为例,笔者在日常开展专业法律、警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专业教学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与之相关的社会事件及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评价,向教师表达困惑、提出疑问。面对这些超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如果简单以专业教材上的现成结论回答,往往效果不佳,而如果能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问题分析,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相关问题,则多能得到学生正面、积极的反馈。学生普遍表示这样的答疑解惑方式使他们对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面临的专业问题有了相对清晰的认知,也做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心理建设,同时又体会到了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引领功能,加深了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二)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前文中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顾钰民教授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学术性为主要特征,但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为主要特征,但同时又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特点。”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本质功能上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大纲来看,如若对其进行学科划分,实际上就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专业。例如,2018年新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看,其六个章节直接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与历史学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则归属于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专业。因此,我们说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专业和学术上的支撑,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主阵地的基础上,哲学社会科学课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取代的特点,这实际上是由课程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能够实现知识理论教育为抓手,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不断的发挥,在职业型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哲学社会科学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在一些高等院校还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我们在相关院校做的100份《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48%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无所谓的,21%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有高达1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哲学社会科学课上有80%以上的学生通常专心于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情;有30%的学生认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师常常以纯粹理论推演进行教学,从头讲到尾,信息量太大,无法吸收。
我們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和相关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看,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较多的学生存在心理落差感和理论学习的不自信感,不能适应以理论性为主要特征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哲学社会科学课的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放弃理论的学习,甚至认为理论学习无用的错误想法。于此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性,许多的学生认为职业教育不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积淀。
第二,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理论课堂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通过走访高职院校等形式,我们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仍然采用此类教学方法,因此无法根据培养对象和教学大纲的目标变化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施教。
第三,从学校管理层面看,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上重视以职业技能教育和实训教育,而轻视理论课程教育,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失衡现象。基于此种性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基本流于形式,甚至于许多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缺乏应有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宣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军的重要基地,如何自觉承担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使命,防微杜渐,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海公安学院也予以了重视,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在课程安排上,定期邀请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哲学、艺术、美学、历史等专题到学院进行讲座,从内容上拓展、加深学生哲学社会科学修养的广度和深度,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厚植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授课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定期对相关师资安排进行调整,以适应教学需要。
四、实现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结合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兄弟院校走访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等方式,我们认为要实现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重要表现,即是说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掘隐藏于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的基础上展开。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师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对信息进行精确把握和评判,敏锐捕捉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应将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教材的编写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工程任务,即使教材中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阐释,同样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体现为师生教学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统一,无论是内隐思维方式还是外显的教学手段,实际上都受制于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方式应以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为主体,摆脱传统的灌输似教学方式,利用知行合一的方式来实现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领悟,将专业发展、学科中优秀感人事迹、世界发展中学科所享有的声誉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另在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等因素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传递和交流,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其育人意识决定了其育人行为的发挥,教师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基于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眼界开阔、学风严谨、学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注释:
1.沈壮海,韦诗业. 试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2.顾钰民. 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
3.学者朱飞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中一切可以用来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因素。一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事物、现象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范畴。”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韦诗业. 试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2] 顾钰民. 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
[3]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 新华社,2016.5.18
[4]肖行. 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J]. 观察与思考. 2016(10)
作者简介: 陈中,男,上海市人,公共管理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侦查学。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ZZGZ1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