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及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2018-03-22向黎霞
向黎霞
摘要:众所周知,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国民发展的最大前提,学生的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学校的德育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校德育的发展是现代中国教育不可小觑的重要课题。我国高校德育在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下,分辨是非,直面困境且寻找出提高高效德育的方法,是学校老师以及家长所关心的核心课题。本文将把高效德育的意义进行解释,并对我国高校德育遭遇的困境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而对高校德育如何在面临各种困境时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进行阐述,希望在日后的教育当中能顺利的应对德育问题。
关键词:高效德育;困境;有效利用
引言:
对高校德育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本质上能加速高校德育理论的建设和革新,在实操上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并促进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但某些高校可能会出现因教育方式不妥或学生个性偏执而导致德育工作失败,使得结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成为核心话题。
一、高校德育的意义
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者受到阶级或社会的指令后对学生给予思想政治及道德上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使其完善为一种有实际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本身具有历史性,会跟随社会发展而改变,它的意义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不止基于阶段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生长。
二、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的德育素质都存在下降的趋势,因此高校德育工作更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懈的充实更新体系,努力贴近学生、贴近现实,不断针对德育教育的特点做出整改。
目前的高校德育教育还是照旧照搬,说明已经和时代脱节了,甚至很多学校对于德育教育没有清晰地概念,导致教育问题持续发酵。当代的学生心理特征也较为复杂,但老师却对教育方式缺少把握,使得高校德育的进度又慢了一些。学校必须让学生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培养其道德认知并规范道德行为的一门必修课。但从长期的观察来看,很多学校对德育教育的性质都不明确,那就更谈不上学生的教育问题了。我国教育大体是重智育轻德育,这会造成教育的缺口越来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比起学业初中好像变得不值一提,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品性,在社会上立足是很困难的。德育教育关注度少会造成德育教育内容很空洞。改革开放延续至今,社会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也给德育教育工作布下了重重险阻。这就更大化地强调并要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了。不能简单依靠单一的说教,教育必须要变得立体生动起来。目前德育教育的方式多以强硬的灌输为主,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因素进行合理分配,以致学生们的状态是被动且有些抵触的,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可能奏效的。
三、高校德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高校德育教育理念。教育是为了学生服务,那么以学生为本就成为前提条件。学校的责任是不但要善于理解和引导学生,还要从学生的自身利益考虑问题。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意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在与时俱进,只有树立好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才能引起高校对德育教育认识的改变,来适应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其次要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系统。德育教育一直被忽视,老师讲课很笼统,学生听课效率也很低,上课的质量很不乐观。所以当务之急是改变教学方式,从改变教学用书开始,学校应该多安排德育教育学习的课堂,增加学生对德育的辨识度,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新的了解。而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把一问一答,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风格换成相互互动,相互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在增强参与意识的同时也将概念化的知识牢记于心,操作于行。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开设社团供学生参与。健康积极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拥有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有助于理念的实时传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德育教育有深刻的领悟。除学校以外的社会或者是家庭,都应该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辅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找到教育的目的,也让学生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中幸福的成长。
德育教育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德育教育依靠的是师生至学校整体之间的学习。高校应该重点培育一部分专业教课老师,让他们自身有良好的资质和教学理念,能为他们解决授课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深造的机会则更为宝贵,这能让老师们能倾尽全力去把德育教育发展得更好,将其视为终生的事业去不懈奋斗。
最后谈创新创意。时代的进步不能缺少创新,尤其是日益突出的信息科技技术和网络媒体技术,它们基本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展现出惊人的作用。创新是体现国家富强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创新之举,那就没有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教育上缺少创意,必定会落后。因此,德育教育需要个性的体现,不仅是时代变化的要求,也是发扬教育事业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也不能只追求创新,不去传承传统。传统教育所蕴含的精华是不可替代的,它所传达的真谛是毋庸置疑的,而创新教育是现代的产物,它更科学更有效率,两者如果任意舍弃其一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只有将二者统一结合,德育教育才能发展到最理想的状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教导品德,培育人才是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新形势下更应该重视高校如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难题。德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能被遗忘,它所蕴含的不止是修身养性那么简单,而是千千万万的历史痕迹,是流淌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血液的瑰宝。在新兴时代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科学和传统的结合增强实效目的,既要具备创新的元素也必须要结合流传下来的经验之道,因为传统中的精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的了解,还能够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自身涵养的熏陶,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许现在德育教育还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我们直面问题,追根溯源,总能走出一条崭新的高校德育道路。
參考文献:
[1]雷晓敏.跨世纪大学生特点及其施教[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7.
[2]李顺德.普遍性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6.
[3]《周易.系辞下》
[4]王树林.高校德育要树立八个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5]罗建文.大学德育应注重伦理关怀[J].中国高等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