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育的探究
2018-03-22高武中
高武中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效果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生活化元素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生活化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育质量
前言:
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当中,品德与社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大多数小学都将文化课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品德与社会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性。这样的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生活对品德与社会教育效果的重要作用,并对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寻找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目标。
一、将生活元素与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
在对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内容的选择,可以将一些生活元素充分融入进去,避免运用一些大道理或者空洞的语言向学生渗透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阶段,只有使学生具备了生活与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意识,才能使其愿意主动思考,并从生活经验中获取学习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有效内容,并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现象相联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场以“生活中的品德与社会”为主题的交流会,学生可以在会上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提出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其道德性质。比如,有的学生在假期看到一则新闻,某地区一名青年为了追一名小偷,直接抢了路边陌生人的自行车。学生可以将这样的内容提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通过对一些生活现象的讨论,能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的。
二、根据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当前,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了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实践活动对渗透品德与社会内容的重要性,不仅应该带领学生针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能自主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深层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及道德意识,从而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在互联网中查找当地在不同时代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将招照片打印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找到照片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当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本次实践活动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三、在生活中提炼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精华
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如今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部分内容并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通过生活化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但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是现如今广大小学教师所困惑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与安全标志和设施做朋友》这一课时,如果教师仅仅对学生讲述安全的重要性,学生们在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吃力,但如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外参观各种安全标志,则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把课文内容做成生动形象的PPT课件,利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学生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加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四、将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作为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着手点
学校教育应该仅仅贴近生活,将生活作为教学工具向学生渗透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从教育的本质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生活习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并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着手点,采用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每天收看新闻的习惯, 并将新闻中重点事件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体会记录到旁边。这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社会事件接轨,从而利用一些社会事件发挥品德与社会教育的作用。又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习惯。学生在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从而体会到父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里的辛苦, 使学生能更加体谅父母的付出,强化其孝顺意识以及感恩意识。
五、构建道品德与社会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往往会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片面性,过度强调了学习效果,忽略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本质意义,无法使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更加无法评价学生在德育意识方面的进步。针对这样的教育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品德与社会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思想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校互动策略与学生的家长共同分析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并共同研究得出解决方案。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测试活动,展示一些生活细节以及生活现象。通过活动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将其作为主要的依据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元素充分融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生活化”观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根究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开展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通过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雅芳.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