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聋校数学课堂信息化的合理性运用

2018-03-22孙莉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聋校运用数学

孙莉

摘要:合理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情景,调动聋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将能发挥最佳教学效应,有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聋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聋校;数学;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进入了聋校数学课堂。由于网络课件具有生动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它为数学学习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构建了交流的平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精彩。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深入浅出地教学数学问题,能激发聋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聋哑学生乐学、爱学。

一、情境新颖,气氛活跃。

在导入新课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很快地让聋哑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新课伊始打开计算机,屏幕出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狗、小猫等五只动物在跑道的起跑线上准备赛车,他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还有长方形的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谁能最先到达终点?”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聋哑学生。同学们看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场面感到十分好笑,教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都想说出正确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

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聋哑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二、化静为动,感知具体。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对聋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发聋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具很难讲清,并且花时较多,而利用多媒体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24份……多次投映,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妥善解决,得到了圆面积公式,并有机的向聋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聋哑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聋哑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聋哑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聋哑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聋哑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三、辅助审题,明理导行。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聋哑学生认识事物的形象性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是“审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放大”等显示方法突出重点,刺激聋哑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媒体,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和问题,创设按题意配置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聋哑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比较抽象,聋哑学生难以接受,于是用电脑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聋哑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聋哑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四、隐去实物,抽取本质。

人的思维总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聋哑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示红领巾、流动红旗等聋哑学生身边的实物让他们建立起三角形的概念。然而,由这些实物的观察而建立在头脑中的三角形的表象,往往不是数学中的三角形概念的确切反映。因为数学中三角形是指“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的却是“三角形面”的表象,不是“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这就需要教学时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此时,若利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学:先由屏幕显示红领巾、流动红旗等三角形形状的实物,再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只留下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一个平面图形,接着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既贴近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聋哑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五、深化训练,发展思维。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發展智力的活动,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特别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有助于聋哑学生理解题意,及时巩固教学内容,并且使聋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讲解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红色的各有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由于解答本题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聋哑学生解答起来很困难,而教师利用教具进行引导理解又存在着诸多不便。如果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屏幕上的“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演示,既可以使聋哑学生顺利地突破思维障碍,又可以培养聋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对聋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结合实际,合理利用。

猜你喜欢

聋校运用数学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