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短板
2018-03-22尹乐奎
尹乐奎
摘要: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决定这个国家兴衰的关键,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其实我们国家对教育还是挺重视的,我们国家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很快就会达到4%了,虽然十年前就说要达到这个目标。跟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些情况大家都清楚,现我就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谈一些问题,以供交流。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短板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德育排在首位。事实上,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改动,其中德育除了文化大革命那段时间,教育方针受到歪曲篡改,未能得到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外,始终没有变化,而且都是排在首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既然德育是那么重要,国家是那么重视,德育在我们国家有没有收获
很好的效果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社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吧。虽然位居幸福感前列的国家,可能并非收入最高的国家,但却肯定是社会保障最为完善,收支最为均衡的国家。除去经济因素,中国人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食品安全无法保障、个人信息泄露无法制止、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医患危机不断加剧……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造就了中国人离幸福感的遥远距离。当然,没有幸福感也与中国人内在的性格有关系,如缺乏信念、没有信仰,互相不信任,不知足、不善于奉献等。内外因素的互相夹击,使得中国人无法触到幸福的脉搏。在社会保障不完善、收支差距过大、各种危机频出的社会中,是难以获得平静感、安全感的,因而也难以获得幸福感。这些现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单一的、偶然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没有,凡是社区的垃圾桶,池,坑之类的地方,入口处的垃圾要比装垃圾的容器里的垃圾还要多,既来之,则安之,到了入口为什么不把垃圾扔里面去呢?无法理解郁闷啊。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看红绿灯、行车不按秩序乱插乱挤互不相让、坐公交不排队一窝蜂往上挤,唉,太多太多的不文明,太多太多的自私自利。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都要特别小心,提高警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个陷阱在等着你。有个朋友在青岛旅游的时候碰到过这样一件事,几个外地游客想吃饭了,看见饭店里有鲨鱼标价八十元一斤,鱼不大总价应该不是很高,于是就想买条鲨鱼吃,和老板谈好之后就要了一条,老板捞出来之后很快就把鱼弄死,几个人一看傻眼了,一条鱼有二十几斤,原来老板的鱼池是用凹凸镜做的,从外面看鱼不大,其实每条都有二十几斤,没办法几个人花了两千多元吃了顿鱼。我也碰到过类似的事,九一年我在重庆旅游,早上在火车站吃早餐,我问面条多少钱,老板说三块,我说来一碗,吃完后老板要收我十二元,我就纳闷了,不是说三块吗?老板说三块一两,一碗面四两。这个社会诚信缺失,欺诈盛行,出门在外到处都是陷阱、地雷幸福感从何说起啊。所以我要说德育在我国看起来很重视,但实际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小学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德育工作落实到中小学教育中去,但是在高考这根悬在青少年头上的指挥棒的引导下,一切都围绕着分数转,连小学也在围着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科转,其他的都是副科,有的学校改个说法叫综合科,实际上就是综合的副科。学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既没有培养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社会文明程度也没见有所提高,而且世风日下。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大师钱学森走了,他带走了中国知识分子整整一个世纪的追索。在走前,他曾经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德育,就是中小学教育的一块短板。方针有了,规程也有,但实施的过程缺失了。实际上我们孩子在急需引导的时候得不到帮助,在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有些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让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还可以再试试。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客气的说是在走过场,完成任务,基本上没有实质的教育效果。大多学校常简单地将德育处
理为单向的知识传播和灌输过程,认为只要教给了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道德认识,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就能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行为。这类机械化的呆板的说教证明对学生来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事实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孩子们都知道,很多情况下都是明知故犯,不能从情感上去约束自己,不能从内心去鄙视那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大家都这样,就都容忍了,见怪不怪嘛。
德育对人的发展来说,不是光提出一些外在的规范目标,如果能自觉地为学生的道德生命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创造一个“更加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比如“干净、整洁、明亮,温馨、有序的校园”,如果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获得有关认识,去显现现存状态的不足,激勵学生不断反思现状,设计未来的价值理想,让学生在这种不断的“获得”、“反思”、“设计”性的活动中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生成,从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我相信用这样的思路去实现德育预期的目标应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大家共同反思、共同探讨,用自己的智慧同心协力把这块短板补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不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我们这一代就要丧失殆尽,不要让我们下一代在世界人民的眼里是个劣等的民族,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昂起他们高贵的头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大国要崛起,更要以德服人。
参考文献:
[1]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