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8-03-22薛晶
薛晶
摘 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不同以往的僵化、老套、低效的局面。在推行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今天能切实给学生减负,让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还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旷阔的用武之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既能锻炼了他们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又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收到满意的课堂效果,学生和教师双赢。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更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推行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要紧扣学生实际,及时点拨,适时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自主学习 集体合作 课堂效果
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知识。传播知识的教育者任重道远。而作为教学改革实施者的一线教师责无旁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她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不同以往的僵化、老套、低效的局面。在推行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今天能切实给学生减负,让学生个性得以发展,還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旷阔的用武之,摒弃以往的教条和形式,疲于应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既能锻炼了他们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又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收到满意的课堂效果,学生和教师双赢。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更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推行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悉心研读标准,紧扣学生实际,及时点拨,适时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把“感悟点拨 ,当堂达标”这一写作指导课教学模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语文课教学中必须得把握以下几点:[1]
一、预设当堂要达到的目标
要根据课程标准预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的设置创设课程的基础目标、核心目标及拓展目标这三样。
二、进行充分完备的课前预习:根据预设目标布置相应的预习题,要求学生课前完成。
三、进入课堂教学,完成目标要求:
1.简约复习准确导入,组织教学。
首先提问复习旧知,再或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导入新课,目的让学生回忆起有关知识,温故知新,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范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下三点是教师顺利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1)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标准,吃透大纲要求,做到心中有数。(2)讲解时要简明扼要,吐字清晰,用词准确,切记亢长。(3)要满含激情,用情真意切的情感来演绎,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2]
2.板书流程,为认定目标服务。
教师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本节习作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后,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和探究方向。我归纳为三点要求(1)制定精简准确的学习方向,高度、难度适中。 (2)学习目标简明扼要便于认定。(3)引导学生认真默读,阅读,细读看,让学生真正全局领会。还可以根据单元、课文提示及课文题材,让学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包括难懂字词,有感情的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熟悉文体特点等等。教师加以指导,贴合实际的给学生适时诱导,学生才不至于思想跑偏,脱离目标,对当堂达标的圆满实现起到导航作用。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避免了盲从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逐点达标,踩准四步。
按照教学流程图的导引,逐一进行教学,第一步,同桌互查,讨论异同。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实行“生教生”,进行合作学习。第三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切勿就题论题,揭示思想,提示学生出现不同问题的时候应该说出自己的理解才是核心。第四步,学习探究应该有一定的时间设定。要求在限时内独立、合作、订正纠错后独立完成。
只有有效的组织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真正的实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达到写作时各知识点的扎实掌握和获得技巧,最终形成顺利写作的科学化。更重要的是还要全程、全方位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进行分层教学、辅导。
4.评估达标成果。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讲评,对学生的本次写作从各个方面来评估。分出等级,作出详尽贴切的点评,使学生能及时的获取自己对这一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以便及时改正提高,做到“当堂清”此环节要侧重基础知识,题型力求多样性,问题设置难易适中,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在理解消化课本基础知识的层面上,选取大量的有关和类似写法的课外读物文章来操练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活跃他们的思维广度,力求学生思想达到质的飞跃的,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或心得体会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文学素养,即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转化,又能提高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当中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生为本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深入人心,适合学生,顺应潮流。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充满轻松愉悦和趣味性,同时这一模式还切实解放了教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减轻了课下作业的负担,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快乐中学习,不再视学习为包袱。
参考文献
[1]黄亢美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