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面对“双创”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22王莉君陈尔轩薛景业
王莉君 陈尔轩 薛景业
摘 要:2010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征程。这次教育体制改革促使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引发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希望与未来,只有更好地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双创”機遇,迎接挑战,在这就业形势下赢得一席之地,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双创 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的具体内涵
1.“互联网+”简单解释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具体含义是指中国的传统行业(以农业为主),依靠迅速发展进步的互联网平台,走向世界各地,它结合了互联网使用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传统行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宣传、销售和发展方式。
2.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最初只涉及第三产业的互联网技术将以“互联网+”这一新的生态方式逐步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如今,街边的小摊,甚至卖菜的阿姨都支持扫码付款,不少的农民也利用互联网推荐自己的商品,解决了产品因知名度小造成的滞销问题。总言之,“互联网+”的成果显著,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
二、“双创”的内涵解读
“双创”指的是“创新、创业”,最初,这是两个区分度很大的概念,经过几年的考究发现,最大程度上能占领市场、获得成就的途径就要依靠两者的有效结合。创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应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学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广,多样化的活动更拓宽了他们的眼界,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才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的最好方式。“创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创造,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中提供的一种独一无二、史无前例的思维方式,他人也能利用这种方式,接受这个创造,才是最具价值的。“创业”就是创业者合理利用、优化整合自己所有的资源,让它不以其他的集团或个人为依靠和支持,进行的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劳动方式。不论是创新还是创业,能否灵敏地感应到市场的需求,继而因需提供出切实际的发明创新,是对每个创客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双创”体现的就是二者的结合,将创新运用于创业,开拓一片新市场。当然,民众对创客的创造满意度决定了创新创业的成功与否。[2]
三、“双创”机遇与挑战
1.“双创”带来的机遇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们,从来不缺少市场。很多的外国企业以各种形式进军中国市场,他们期待着这广阔的市场带来的巨额利润,甚至某些外国创客也来中国创新创业。如今,中国希望更大的进步,从“made in China”成长为“all from China”,中国政策以最大力度地支持创新创业,给予创客们最大程度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可以称得上是“创客天堂”。
“双创”时代下,大学生有无限多的方式去创造无限种可能。在创新创业氛围如此浓厚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应该利用好“双创”氛围,以国家和民族的栋梁的身份充分提高自身的学习和逻辑思辨能力,将新的见解和想法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走进社会,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了解市场的需求,做出合理、理智的判断,抓住每一个机遇,实现创新创业的双赢。[3]
2.“双创”带来的挑战
虽然有着政府的引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专业的创新创业咨询部门数量较少,缺乏指导使得一些急于求成的人士在创新创业上频频失败,他们走进了“盲区”,因此,“双创”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创客的自信心减弱;并且,随着全民创业的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涉及创新创业的各个领域,创新的主体增多,竞争力加强;不少的创客都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不仅如此,税务负重也造成了较大影响。[4]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双创”
大学生本是当代中国最有头脑,最灵活,最有希望的群体,身处于大数据时代,他们也主导着这个时代,更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不惧未知和艰难,勇于开辟新的道路。如今,淘宝网店、微商、支付宝、微信等,都给社会的前进发展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完成自己的创新创业梦,利用它推广普及,这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另外,"互联网+"有着完整的产业结构,大学生群体可以以互联网为中心构建其他体系,丰富产业链,同时给自己创造创新创业机会。[5]
结语
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群体,是当代青年的主力军,挑战时刻都有,更是无处不在,只有积极投身实践,锻炼逻辑思维,才能及时准确地抓紧机遇,直面挑战,最关键的是,把握好时代主流和主题,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给自己的创新创业一个准确而实际的定位,那么未来,大学生创客就能在市场上更好地发展,同时挑起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
参考文献
[1]谷力群、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 辽宁大学,2013.
[2]郝晓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D0 .山西财经大学,2013.
[3]曲宁,委雯,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天津经济课题组[J] ,天津经济,2015,(5).
[4]王鸣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10).
[5]郭纹廷; - 《大连干部学刊》- 2017-01-15
浅谈民办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杨 硕 尹慧君 薛景业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000)
摘 要:民办高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让他们变成有市场开拓能力和产品开发的创新人才。所以,民办高校不仅要对学生重视智力教育,还要紧抓非智力教育,更要开创出新的育人模式,尽最大能力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齐头并进,还要建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加强研究创新项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培养
引言
通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关计划,促进高校改变教育的思想观念,对人才教育模式也进行改革,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强化,使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得到加强,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國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与《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
创新创业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者团队通过导师的指导,自己完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项目设计、条件准备和研究报告撰写、学术交流等工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计划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支持与帮助,参与高校根据不低于1:1的比例自行筹备经费配套,中央部委所隶属高校参与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由中央财政按照平均一个项目一万元的资助数额给予支持,地方所隶属高校参与创新创业则由地方财政参照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标准给予支持,从而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得到重视,使民办高校更强力度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
一、迎合国家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政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提出。而创业就业的主力军之一就是大学生,所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国家措施得以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更多的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高等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其各自特点,使学生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以使就业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所以民办高校也要切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培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样不仅使就业压力缓解,还能给社会献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展示学生创新创业的才华
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更应该趋向于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需要为主体,使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这个问题上也更加个性化。大学生也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使大学生拥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甚至可以重复发挥、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以提升。高校也应侧重设立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课程的体系建设,奠定有关的理论基础,通过教材上的国内外成果经验,选择一些符合本校师生的教材,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高校设置的课程大部分分为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可以被纳入不同课程体系中,并且使立体化、个性化课程得以创新,在理论课程上学习时,还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已经成功的例子进行剖析,甚至可以仿照着开办属于自己的企业,更加地熟悉有关的工作流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还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与个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充分展示学生创新创业的才华。[3]
三、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上高校教师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师资培养的加强不仅有利于高校培养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还可以使高校教师在与自身相关专业的企业中进行锻炼,并在课堂中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踊跃聘请成功的创业者来校演或开展活动,并尽可能与之合作,使师资力量得以填充,使队伍得以壮大,制定计划期数对高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并鼓励教师勇于走出去和各高校及成功创业者进行学术研究,对创新创业的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使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得到提高。
四、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使创新创业理念得以深化
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以及各种各样成长经历的人才被每个企业所需要,所以,各种专业的大学生要共同合作,因为这并不是简单、单一化的进行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不一样专业的大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的情况应该给予鼓励,甚至也可以让不同年级的的大学生共同参与,不仅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得到培养,而且也使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锻炼,而这些正是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并且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五、锻炼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大学生发展职业技能应该利用项目的机会充分锻炼自己。大部分大学生是通过对不同的实践活动的尝试最终对创新创业实践方向的确认,在这个方向上,还要有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而择业的筹码可以通过这个方向上的优势积累得以增加。比如,在项目中锻炼自己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的以科研为目标的大学生,总结自己在各种项目中的经验,使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的水平得以提高的参加软件项目的同学,缩短就业实习期。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4]
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己的将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目前,国家正在努力对整个社会教育进行现代化发展,而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应该主动提升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高校更应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以培养一批精明能干,以魄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5]
参考文献
[1]刘丹,王艳红,李莉,隋欣,王艳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5
[2]陈海丹,辜茜.时代经贸.2016.12.05.
[3]张玉莹,邹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1.15
[4]黄娟,李秋萍.人才资源开发.2017.01.23
[5]王泥,左韬.科技创新导报.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