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化学核心素养,导出灵动的课堂
2018-03-22刘婉玲
刘婉玲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淡化教师主体角色,适时引领学生积极热情地思考,充满期待的进入学习状态。我认为只有课堂有灵动的开始,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才会有铺垫蓄势,一节好课才有了底气和后劲,课堂里的学生灵动起来,学生的探究精神,人文情怀,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激活。以下是我在导课时让学生动起来的几点教学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寻觅核心,让学生动情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所以首堂化学课尤为重要。只要把首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因此,化学教师要搞好化学的启蒙教育。我在上在上第一节堂化学课时,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用PPT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暑假去过九龙山或者张家界或者少华山吗?(生:去过。)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物?(生:…… 玻璃栈道 。)
师:玻璃栈道的材质不是普通玻璃,都是采用的双层钢化夹胶玻璃。钢化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夹胶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而双层钢化夹胶玻璃则是指玻璃钢化和夹胶玻璃两者集合,将玻璃钢化后进行进一步的安全处理,把两片玻璃粘合在一起。这样不止是玻璃的抗压抗震抗击打能力都大幅提升,而且就算遇到问题,碎裂也不会像普通玻璃一样直接碎裂,而是在下层会一大片碎片连在一起继续起着保护作用。
学生观看视频《我们需要化学》后引出问题,什么是化学?
师:化学研究这些材料由什么物质组成、构成等。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在化学知识中遨游。
教师故意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带入到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了基调。
二、布置任务寻觅核心,让学生动手
任务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干成若干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的接触和学习知识,为了更好的聚焦核心知识,教师可以参考这一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去挖掘知识的核心。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前一周,我就布置任务将鸡蛋壳和白醋混合、将牙膏和白醋混合、将珍珠粉和白醋混合分别会有什么现象?
师:同学们好!老师教给大家的任务完成了么?谁能说说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甲:我们做的是将鸡蛋壳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学生乙:我们做的是将牙膏和白醋混合,产生气泡。
学生丙:我们做的是将珍珠粉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师:很好!谁知道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吗?说明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学生甲:不会是氧气,因为我将燃着的火柴伸入,火柴熄灭。
学生乙:也不会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
师:你们很棒!能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大家现在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碳,下面我们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请三个组的同学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仪器药品验证。(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兴奋的嚷嚷,是二氧化碳……)
师:恭喜大家用生活中的物品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实验室怎么制取二氧化碳呢?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多感受,体验,主动性及潜能的发掘,,面向全体的教学观,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看待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三、在实验中突出核心
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学习《物质的变化》。
师:撕破一张白纸(连撕几次),问:你们观察一下只有什么变化吗?(生:纸变小。)
师追问:变小也可以说成什么变了?(生:大小。)
师:什么没变? (生:纸没变。)
师:纸属于一种……?(生:物质。)
师:很好!纸的形状变化,但是纸本身没有变化。换种说法,即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师:用打火机点燃一张纸。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七嘴八舌)纸着了、有黑烟、有火光,有灰……)
師:很好!纸还是你用来写作业的纸吗?(生: 变成灰了。)
师:纸没了,变成灰了!说的好!换种说法,即物质本身发生变化了。
师:刚才的两个实验一样吗?(生:不一样。第一个实验形状物质没变,第二个实验物质变。)
师:你是一个优秀的的孩子,表达非常准确!咱们把第一种变化叫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证据与结论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能够描述、解释化学现象,预测可能性,建立解决化学问题的框架。
以上,是我日常教学中几点导课的零碎做法和点滴思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说,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归属课堂。可见,导课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迅速捕捉到教学的内容目标,人在课堂,疑在课堂,思在课堂,探究成长在课堂,学会了学习,具备了人文科学精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