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在体育课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2018-03-22周明娜
周明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尤其是从2007年就开始推行的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阳光体育活动,农村学校被忽视的体育课也随之被重视起来,并逐渐走上正轨之路,小学体育课中发展学生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小学生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只有科学锻炼身体,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一般能力 体育能力 能力形成的规律
一、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体育能力,特别是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共同商讨,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学校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共60名同学,年龄在10—11岁之间,男生有36人,女生24人。
2.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对比、观察等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并分析了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的观点进行归纳。
(2)实验对比法:把受试学生60名,分成实验组合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间为两个月,实验结束后进行综合测试。
(3)观察法:针对学生在可中的表现和体育教师是如何进行
观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个月的实验教学,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了综合测试评定。
从表2可见,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教学,实验组同学优秀人数为15名占50%。良好12名占40%,达到良好以上同学占90%,而对照组优秀人数为9人站30%,良好人數6名占20%,达到良好以上的同学为50%,并且实验组同学动作量较高、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
1.发掘教材因素在体育课中加强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
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及教材大纲和教材,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分布、特点和意义以及教学的任务要求等,深入钻研每次课的教材和教法。还应根据课的任务教材和学生实际进一步考虑和安排课的组织,教材的先后顺序,教学步骤以及要求采取的各种组织教法措施等。
以体育课中学习前滚翻为例。在实验组教学实践中,为使学生正确的掌握动作技术,体育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感知动作的形象,了解动作的结构要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和心里指向,以便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首先在观察前要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学习前滚翻时应注意:在两手向前撑地两脚蹬地时,同时应提臀、曲臂、低头、重心前移,使枕部、肩、臀依次着地先前滚动。当头和背着地时,应屈膝团身、上体迅速紧靠大腿,前滚经蹲撑起立。使学生按老师所提重点细致的观察,学生在集中注意力观察到动作重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按观察顺序来感知完整动作表象,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也提高了注意力。其次在观察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观察中适时向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和针对性的提问:如前滚翻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滚动的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深刻理解动作的同时发展了思考力。
通过实验对比,实验组同学掌握动作时间平均为4学时,对照组为6学时,并且实验组动作的准确、轻松。说明在加强发展学生发展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体育能力的发展。
2.遵循体育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在实验组前滚翻练习中,一定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采用“象形“练习,来增强学生屈体提臀支撑移动的素质能力,做前后滚动练习,体会身体依次接触地面团身滚动的感觉,接着在斜面上,由高处向低处做前滚翻,以增加滚翻动力,最后在学生熟练掌握前滚翻动作后,教师又采用连续前滚翻,滚翻接力等方法,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而这一些对照组的老师忽略了,不注意遵循这些规律进行教学。
结语
1.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应认真发掘教材内在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体育能力的发展。
2.在教学中应当由意识地遵循体育能力的形成的规律,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会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发展体育能力。
3.体育能力的形成并非与学的过程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就必须学会知识、技能的应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