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2018-03-22黄翠莲
摘 要: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务必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观能动性。文章通过阐述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 引言
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务必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指的是经由对学生开展紧紧围绕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发展成一个独立个体的前提下,并可有效掌握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奥秘,为今后发展成一个综合素质高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的基本素养。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俨然变得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概述
1.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的是运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維过程,依托该种思维可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自超常规或者有别于常规的层面、视角去探究问题,制定别具一格的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形成独特的、有现实价值的思维成果。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发展逐步深入背景下,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创新人才俨然转变成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全面综合的、逻辑缜密的学科,如此一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尤为关键的时期。对于中学数学教师而言,务必要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重视度。
2.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特征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特征,主要包括有:1)连贯性,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而言,其具备连贯性特征,而常规的创新性思维具备发散特性,同时也存在其一定的连续性。此类创新思维过程的统一性通常指的是个体状态。唯有日常具备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连续性,方可形成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2)灵活性,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而言,其具备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是指在对某一问题进行解决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模式。于此期间,同样可形成反向思维或者转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灵活性特征很好凸显了问题解决的丰富性及创新性。3)横跨性,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而言,其具备横跨性特征,创新思维是指跳跃性、省略性的特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横跨性特征,主要表现于解决问题时难以预测的“实体”与“虚体”相互间的转换。
三、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务必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全面中学数学教学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要紧紧跟随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借鉴,切实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1. 利用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创新意识
出于探究心理的驱使,面对各式各样未知的领域,人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尤为如此。教师应当充分依托学生该种心理,对其开展有效利用。针对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教师应当予以科学的引导,切忌给予学生以不懈、指责的回应,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引导学生去探究事物本质内涵。对于学生而言,所学的中学数学知识均是未知的,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学生好奇心,切实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教师所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将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情境开展有效相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对“不等式”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某高中组织一年级学生包车前往动物园,倘若每辆车坐35名学生,还有20名学生没座位;倘若每辆车坐40名学生,最后一辆车还有少许座位空着,问该校一年级总共有多少名学生,总计包了多少辆车?面对此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发现数学源于生活,进而可调动起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学习渴望。又如,在对“多边形内角和”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首先可要求学生随意画一个凸多边形,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只要有同学告诉我他所画多边形的边数,我就能够给出他多边形内角和的答案。”教师的这一引导势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这个教学过程牵涉多边形边数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然而学生却不得而知。于此期间,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本质的浓度兴趣。当教师提出该种问题后,学生会好奇教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其中存在哪些定理定式自身需要掌握。如此一来,学生好奇心便得到有效调动,进一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收获良好的数学教学成效。
2. 创造性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于数学教学重点来说,通常即为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运用或者揭示。对于数学教学难点来说,通常与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应用、更新替换等存在一定关联。所以,领会重点、攻克难点,必须要有意识地对数学思想方法开展运用,为学生提供把握重点、解剖难点、提高认识、掌握本质的有效渠道。
例如,“二次根式”数学知识属于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一大难点,要想攻克该难点,便应当充分把握整体思想、转换思想以及化归思想,并借助直观、具体的手段,构建起直观具体的教学模型,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经验的累积,还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获取知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具体而言,即为借助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诸如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引入联想、类比等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灵感,并为学生提供有效联想、探究的机会,将数学发现过程有效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与学生一起认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于此期间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勇于质疑,相互学习、讨论,注重交流、分享等,旨在迎合学生的初级创新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
3. 引入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科学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教师的科学引导、科学启发,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获取有效锻炼。鉴于此,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在教学期间可依据数学教材的对应教学内容,自横向纵向、本类他类、旧知识内容新知识内容等不同方面出发,以对学生思维发散进行引导,梳理各式各样教学内容相互间的联系,开拓学生思维。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经由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对教学内容开展剖析、探究及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推进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效相融,引导学生思维锻炼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自身数学学科综合素质。
习题制定是学生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载体。教师应当不断搜集、制作各式各样有着相对大思维空间的习题,特别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进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在对“分解因式”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20,同时其在整数范围内可分解因式,请写出两个满足上述要求的二次三项式。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学生可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满足要求的二次三项式,一些学生甚至能给出更多的满足要求的二次三项式。最后,还可借助实践尝试法对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的了解通常会经历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三个阶段。自心理学层面而言,这属于一个物化向内化转变的过程。通过对实践尝试法的运用,有助于推动学生将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开展有效结合,在实践尝试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索、观察、研究,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最后在对其中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依托学生自主的实践尝试,不仅能够对学生求知需求及好奇心需求予以滿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反馈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创新潜在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思维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一系列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创造性运用,推进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相互间的优化整合,汲取由数学学科所提供的各式各样新知识,切实达成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创新,依托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就好比,在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划分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师生互评”等不同阶段。首先,在“问题发现”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平行四边形存在的统一特征,即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在“问题提出”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出符合哪些条件的四边形方可评定其为平行四边形呢?紧接着进入“问题解决”阶段,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开展组间交流探索,分享自身的探索成果等。最后在“师生互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找出了与教材中相一致的各种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包括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等,另一方面还找出了教材中未提及的相关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诸如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等,教师对学生探究、讨论结果做最后总结分析,并对学生予以必要肯定,切实促进学生创新潜在能力的培养。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需求,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与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具备连贯性、灵活性、横跨性等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其存在相应的发展规则。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全面分析,“利用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性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入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反馈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创新潜在能力”等,积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31(14):36-37.
[2]邱新昌.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06):40-40.
[3]李建萍.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6(19):31-31.
[4]朱言堂.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1(29):19-19.
[5]周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3(03):143-143.
作者简介:
黄翠莲,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