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习题课中的学习效率
2018-03-22刘春欢
摘 要: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多个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以此巩固课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习题课教学面临严重的挑战。新时期下的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习题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文章将围绕习题课展开以下五点研究,希望为提高历史习题课教学效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习题课;讲解;效率
在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所学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之目的。但是,新课程标准提倡历史课教学要讲究多样化,多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习题课讲解也不例外。故此,在开展历史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从学以致用角度设计生活化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理念之一:“注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是一门集人文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历史习题课教学中要善于借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社会生活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检验中提高感悟,在感悟中促进成长。例如,在探讨“宗法制”内容时,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可以设置习题指导学生完成:“请大家分析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作用以及对民族的凝聚力和祖国统一大业产生哪些影响?请大家举例说明?”通过分析习题,教师的讲解,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就在生活中,是触手可及的,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能起到巩固拓展课堂知识的目的。
二、 习题的设置要讲究层次性和有序性
新课改倡导历史课要体现多样性,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地为学生研究知识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习题课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指导原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指导学生去分析,利于学生思路清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有序地去理解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讲述“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几个小问题:经济重心是如何完成南移的?为了有效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方经济远胜南方(主要体现在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第二阶段:由南北平衡到重心渐移(体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第三阶段:重心则在南方(主要体现在辽宋夏金,尤其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元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得到巩固与发展。寥寥数语在节骨眼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点拨,使他们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柳暗花明之感。
三、 运用“史学争鸣”,设计探究式个性化作业
引用前沿的有争鸣的史学观点讲解习题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思维,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闭塞作业的不利局面,适度利用教材提供的“史学争鸣”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个性化作业,利于引导学生质疑、辨析,使习题课堂教学形成“百家争鸣”之局面。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多元化分析,产生多元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提升创新性。例如,在探讨“辛亥革命”内容时,就可围绕教材中的“史学争鸣”展开研究,设计如下几点思考:第一,我们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最终导致失败了?第二,请大家分析一下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区别?第三,什么是社会转型?你们又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呢?最后,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请说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会对相关内容理解更深刻、透彻,还有效提升了历史思维、素养。
四、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完成习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变得多样、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一些生动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示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便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背景。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锻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将电影中的一些片段剪辑到历史习题课中,通过观看历史画面去感受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在情境的渲染下感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林则徐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由此一来激发了学生对习题课的学习积极性,对问题的求知欲更强,更加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 在有效练习的难度上进行控制,控制练习的难度
习题的设置要适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设置的习题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起不到习题课的讲学效果。在设计习题时,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历史水平,从实际出发,通过习题让进行历史知识的有效探索,让学生都能从不断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历史知识,故此,明确学生的学习位置才能设计出更多具有价值的习题,通过习题练习达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之目的。当然,如果设计的习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势必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准确率也不高,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故此,在历史课堂有效性练习中,掌握好分寸有很大的学问,既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需要,也要贴合他们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使学生都能通过习题课真正达到既巩固知识,又能学到新知的目的。
总体来说,高中历史习题课教学的高效开展是十分重要的,习题课的有效展开能为学生减负,精选一些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困扰的同时,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例题进行解析,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挥重要作用,历史课堂也会因为习题课的存在散发出更加迷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后玉.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创设探究教学情境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1:122-123.
[2]刘振华.如何打造高中历史习题课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2(5).
[3]王文彦,丁琳琳.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论文.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5期.
[4]柳依宁.新课标下对高中历史作业流程的探究与实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陈绍唐.浅议丰富高中历史课堂生成资源的途径和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3,19:54-55.
作者简介:
刘春欢,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