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2李须治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一、 引言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由静到动,化繁为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下面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二、 利用信息技术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上要高效、有效地进行教学。而教师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做机械性的劳动。例如,代数的压轴题题目通常都很长,如果选择传统的抄题,无异于在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时如果能采用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将大大节约时间。例如,在教授学生描点法画函数图像时,为了能准确画出函数图像,教师需要先画出较为准确的网格图,才能准确画出函数图像以便学生观察、归纳。而《几何画板》有现成的网格图,也能通过“绘制点”功能快速准确的描点,这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三、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经常通过教师对概念的讲解抽象地接受概念,甚至是对概念一知半解。而教师常常要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并予以难点突破。如果借助《几何画板》就能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y=kx+b中k,b的取值对函数图像位置的决定作用时,教师通常只能画四至六个特定值来说明k,b的作用,较抽象。如果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新建函数功能,并通过设置变量的方法使图像运动起来,则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學生在图像的运动中理解,事半功倍。

四、 将静止的图形运动化

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由一些图形的运动、变化引出的问题。教师们常常采用举特例、观察、猜想,再结合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这不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利用《几何画板》就能很好地将静止转化为运动。例如,在研究一个靠墙的梯子在滑下的过程中,梯子的中点与墙角的距离是否有变化时,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实现动态变化,便于学生在运动中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时记录AB的长度来验证距离不变的结论。

五、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好学,学好的重要手段。我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教学时,我利用课件依次向学生展示了埃及金字塔等中外景观、泉州东西塔等特色建筑物、西瓜、橘子、苹果等水果,还有易拉罐、蛋筒冰淇淋等等的图片,再逐步过渡到各种各样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各种几何体的特点,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这些学生熟悉的景物,悦耳的音乐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有力工具

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纵观历史,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例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令无数的科学家为之孜孜不倦地探索。因此猜想、验证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并引导学生猜想和验证。但是有些问题的验证工作量繁杂,只能通过举个例来进行说明,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进行验证,这时就能突显《几何画板》的重要性。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中a,b,c的取值对函数图像位置变化的影响时,通过顶点的表达式学生认为在b的值改变时,抛物线的顶点移动轨迹不是直线,应该是一条曲线,这个猜想用常规手段验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利用《几何画板》绘制点度量A、B、C三点的横坐标来表示a,b,c的值,绘制函数,构造函数的顶点,再通过观察轨迹发现,b的值发生变化时,抛物线的顶点运动轨迹也是一条抛物线。

现代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不仅仅是《几何画板》的使用,还有PPT,flash,超级画板等,在教学中我们应灵活地运用这些现代技术。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感官上的丰富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本末倒置。

因此在应用现代技术时个人认为要注意几点:

1. 现代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教学进度的加快,无形中及易增加教学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应控制好教学节奏;

2. 现代技术的应用应服务于教学目的,不可将课件做得过于花俏,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移到课件上而非课程本身上;

3. 应注意与传统教学的结合,重要的知识点仍采用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防止因为课件的快速翻页不能给学生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4.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多进行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探索,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简单地认为现代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减少板书负担。

七、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学教学的改革,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须治,中教二级,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现代中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