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2018-03-22王全刚
摘 要: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我们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完成知识的汲取。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因此,他们就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得不偿失。和解题技巧相比,学生更需要学会如何学习,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和掌握数学知识相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完成全面发展,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一、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感性心理要远超过理性心理。最为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那门课。由于感性思维占上风,因此,当他们对某件事物的兴趣是否持久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于该事物的学习能否专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动机。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因此,在很多人眼里,数学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事实并非如此,他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以合作促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學习方式,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分配小组成员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比例搭配,小组中要有优生、中等生和差生,使学生能够获得均衡发展。笔者会在合作活动开展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的合作学习就会有的放矢,带着问题的学习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学习《认识角》一课时,学到“角的大小和张开程度有关”的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随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内共同制作了一个活动的角,学生一边制作,一边熟悉了角的特征: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本组做完后与其他组的角进行比较,看看谁做的角大。如果摆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以质疑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质疑是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因为它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大脑高速运转,激发学生的智慧。对于小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远比解答问题更有意义。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和学生共同解答问题相比,由学生提出一个能够激发教师思考的问题则更能够使教师有所感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难免会有中断的时候,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为了缩短和减少这种思维中断的时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及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沉浸在脑力风暴中。我们可以利用问题串联起整堂课,这样,课堂的每一个小节都会如项链上的珍珠一般熠熠生辉,而其中的线就是不同的问题,我们的课堂也会充满新鲜和活力,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当学生的思维产生阻碍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活跃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致盎然,不厌其烦地解答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学习《认识图形》这节课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一些小孩玩积木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积木的形状都有哪些?你能将它们归类分开吗?一句话就让学生陷入了思考,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大部分的学生难以区别正方体的长方体,笔者继续提问:仔细看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区分它们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又集中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上。当他们学会了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也就等于解决了本课的学习难点,也为接下来的认识四种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也会更有兴趣。
四、 以评价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虽然数学学习与练习是分不开的,但是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教师所设置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层次性,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目,以科学、合理、有效的联系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设计练习时也要尽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内容,使优等生能够“吃好”,中等生“吃饱”,差生“吃下”。虽然问题分层,但是教师的评价不能分层,评价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与处罚。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做得不好,或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就要进行指导和批评。
教师的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要跟其他同学比,还要跟自己比,看看自己比过去有什么进步,今天和昨天相比有什么进步。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也能保持下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只要教师和学生都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肯定能见到成效。我们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
王全刚,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苏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