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如何让中考数学命题更加契合数学教学

2018-03-22徐有寿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摘 要:一直以来,中考数学命题受到所有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关心。中考数学命题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指明灯,帮助教师更好地把准教学方向,帮助学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目标性。简单地说,中考命题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考数学;数学命题;初中数学

如果把初中数学教学比作一场游戏,那么中考数学命题就是在给这场游戏拟出规则,那么谁能够更好地掌握了规则也就更容易在游戏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每一所中学都试图去猜测中考数学命题,以此来对本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但现实中不是每一所学校每年都能够摸准命题方向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考之后某些学校的数学成绩极其优秀,某些学校则相对处于劣势。而根除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通过让命题更加契合每所学校的教学来得到缓解与改善。

一、 为什么中考数学命题总是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差异

(一) 各地区之间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重点存在差异

中考的规模虽然不如高考,但是其涉及的范围也往往包括了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他们所在的学校和地区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重点都与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校注重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有些学校注重数学公式的运用、有些学校则注重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所以当他们面对不同题型时所展现出的能力也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A学校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那么当命题方向的重难点放在更多复杂的运算中时,A学校的学生就能够更快地计算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势;B学校注重学生的数学公式的运用,那么当命题方向的重难点放在函数上时,B学校的学生就能够通过公式的活学活用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C学校注重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所以当命题方向的重难点放在几何上时,他们相对于A、B学校的学生则能够占据优势的地位。所以,在中考命题时很难考虑到每个学校的情况,保证在命题时对于每所学校都是绝对的公平。其次就是不同学校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虽然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但其解题方式却不是唯一的,解题方式有复杂的与简易的。由于不同中学的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区别,所以他们教出来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有区别,从而使得他们在中考中对于题目的理解处于不同角度,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

(二) 某些中考数学命题教师的偏向或私心

众所周知,在中考命题过程中,命题组的一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于当地名校的教師。那么这些教师很难保证自己没有私心,因为是人都会有私心,所以说这些教师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些教师在数学命题时,他们的命题及题型都会潜意识地与自己平时的教学相关联。那么这就已经存在了不公平性,对于这些老师的学生来说,这些题型都是他们常见的,所以在考试中,相比于其他学校的学生他们就更有优势。这种现象即使是那些非常正直的教师都很难保证自己绝对是公平公正的,更何况是一些真正有私心的教师呢。这一点对于那些本身就处于劣势的学校的学生来说就更加显得不公平,他们本身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地位,而这样的命题方式则使得他们在竞争中更加弱小。所以,有的时候,所谓的中考数学命题与初中教学不契合并不是一种整体的现象,而是命题与那些较差的、没有命题老师的学校不契合,对于那些名校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之广泛,但是却并不好解决,因为命题本身就需要名师来进行,而名师又肯定出身名校,名师也是人,就难免会为自己的学校谋利益。

(三) 中考数学命题过程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较少

中考数学命题一定要根据真实的教学状况来进行,但是在大部分的地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中考数学命题时,许多的地区的命题组都仅仅是对当地的诊断性考试试卷进行研究,认为通过对诊断性考试的试卷的研究与探讨就能够对各地区的数学教学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但其实不然,诊断性试卷仅仅是对于当地学生的一个阶段性的测试,因为每次测试的结果不同。所以在下一次的诊断性测试中就会针对上次的问题进行重点测试,因此诊断性试卷并不是对于当地学生学习状况的体现,而是学生学习问题的体现。通过诊断性考试试卷更多看到的不是学生的学习到达了怎么样地步,而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部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中考数学命题往往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使得命题与教学出现脱节的现象。

(四) 命题方向过于形式化、不注重实际情况

一直以来,中考数学命题的格式都非常固定。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这三大题型存在了多年从未发生变化。有人认为既然这样的题型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说明这个题型是非常好的。但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与其让某些学生享受到了考试中的“特权”,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一种情况的出现,不如让所有学生都处于劣势、或者让所有学生都处于优势。而让所有学生处于劣势比起让所有学生都处于优势则显得更加容易,例如,命题组可以在命题时提出完全新颖的不曾出现过的题型,而不要总是拘泥于形式,认为以前的就是最好的,有时候适当的创新反而会促进题型的更新与发展。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所有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考试中都只能依靠自己的真实能力而不是所谓的“优势”。

二、 如何让中考数学命题更加契合初中数学教学

(一) 中考命题的考纲更贴近各地区实际教学情况

在中考数学命题时,命题组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各个学校地区的数学教学情况,而不是单纯通过当地诊断性考试的试卷来对当地教学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如果采取这样的做法的话,工作量就会非常巨大。所以,中考命题方向应该尽早确立,尽早开始实施。要通过多方面的、长时间的实地调研,更好地掌握每所学校、每个地区的具体教学情况,制定出真正公平的、有效的中考命题。其次,我觉得命题还可以有一定的偏向性,偏向于那些农村的学校。这些学校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师资都很难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本身就处于劣势的地位,所以应该在命题上给予农村中学生一定的帮助,借此来缩小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差距。那么肯定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是为了缩小差距,为什么不采取直接加分的方式呢?直接加分的方式虽然有效却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高考中就实行少数民族可以加分的措施,但这些加了分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中学生都特别爱面子,如果通过加分的形式来达到城村的平衡,不仅可能效果不明显甚至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并且,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一些城市的家长和学生钻空子,例如,一个学生在城里的学校就读两年后,在中考的前一年转入农村学校复习,这样就使得原本的加分形式的效果荡然无存。所以加分的形式是不予采取的。

(二) 命题组教师的選择应该涉及每一所学校、或者不涉及任何学校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命题组的教师大都来自于当地的名校,他们的命题方向会不自觉得对自己的学校有利,这就使得其他学校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那么解决的办法就分为两种:第一种,命题组在教师的选择上要从当地的每一所学校选择。这样才可以保证要么每一个教师在命题中都能够做出对自己学校有利的行为,让每一个学校的学生在中考中都至少在某些题目上处于优势地位。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某校乡村教师的资质本身就不高,如果让这些教师也参与到中考数学命题中不仅不会对命题有利,反而会对中考命题形成阻碍。第二种,命题中教师的选择不涉及到任何学校的教师,全权交由当地教育机关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中考数学命题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得任何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或劣势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仅仅让教育机关来命题,那么命题就很难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使得中考数学命题与数学教学不相契合。所以综上所述,应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从而让中考数学命题更加契合初中数学教学。

(三) 中考出题过程中注重实际性,全面考察知识重点

中考数学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一定重要的位置。在对中考试卷进行裁决之前,一定要先罗列出教材中需要考查的知识点,保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全面考查,出题过程中注重题目的实用性,命题形式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中考数学命题就能够更加契合初中知识教学。中考数学命题变化多,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去猜题和尝试,抱有侥幸心理。只有真正地把所有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足够强大。那么命题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就可以忽略掉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真正合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严桂光.“高观点”下的中考数学命题的认识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26):53-56.

[2]魏巍.充分利用思维导图 多角度分析综合题[J].上海中学数学,2017,(Z2):51-55.

[3]柯贤华.浅议列举法解中考概率题的策略——由田忌赛马谈起[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15):20-22.

作者简介:

徐有寿,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二中学。

作者简介:

洪贵兴,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上梅中学。

猜你喜欢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中考数学学生答题时间合理分配
浅析如何提高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效率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中考数学高效复习的分析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