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8-03-22岳金超王慧明

祖国 2018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

岳金超 王慧明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比较普及,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小组 合作 学习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小组合作学习也越来越普及,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想的交流。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缺乏其应有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首先、许多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考虑所设置的问题是否合适,难度是否恰当,都硬性的让自己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讨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只要进行了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小组内的成员讨论时的分工不够明确,有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合作指导,交流基础也相对较弱。往往是老师一声令下,坐在前面的同学就会齐刷刷的转过头,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老师一喊“停”,整个教室里面立刻就会静下来,小组成员汇报的结果往往也只是个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小组的集体见解,小组成员之间也没有产生思维的碰撞。

再次、每个学习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在小组合作中,往往是优秀的学生担任讨论的主角,其他的学生根本插不上嘴,这些优秀学生的见解基本上就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想法。时间一长,那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就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了。

最后、小组合作效果的评价形式相对单一。教师评价基本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评价对于学习小组的整体评价不够科学和客观,缺少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

二、策略研究

(一)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一是要细心、耐心地指导,二是要跟进监督好。领着学生预习,找几篇范文带领学生一块预习,教给学生怎么预习?先看什么?再做什么?怎么圈画?使学生对预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主观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耐心、要细心,所以还要注意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不仅这样还要跟进监督好学生,毕竟学生的耐性有限,所以要及时的监督检查,督促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编排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兼顾性别合理有效的划分学习小组,这样划分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划分方式基本上均衡各组整体水平,以此来促进小组内各学习成员对教师所分配的学习任务都能够积极的参与。

确定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各种分工之后,教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合作技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平等的,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时要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和建议,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做一个记录,以便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当小组成员之间意见不一致时,要学会等对方将自己的想法说完后,再作补充或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对小组其他同学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积极地鼓励,以达到相互支持;困难或是分歧较大时,首先要心平气和的学会反思。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才显得有意义,才能使每个学生个体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要积极的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一部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是特点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通过相互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自己的解决成果。重点是要通过合作这种方式来学习,要求将小组各成员的不同想法,通过集体的智慧进行订正,总结,重新编辑,进而整合成为这个小组统一的、人人都能领会掌握的集体成果。这个过程容易出现三种错误:一是交流不民主,不客观,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二是交流中过度依赖工具书,代替了自己的语言表述;三是受小组成员的能力限制,交流时对问题思考不全面。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做一个旁观者,更不能准备下一个环节,而是及时的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在巡视检查学生的过程中,对每个下学习小组的合作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指导,了解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使得学习活动得以顺利的完成。活动结束后,对合作活动开展比较流畅的学习小组进行点评,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对遇到困难的学习小组要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对完成合作任务的学习小组进行及时的对照检查,完善答案等等。

(四)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方式

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对学生活动的一种评判,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教师应以最终活动的具体效果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这样会更加客观全面,也符合实际,利于学生接受,以此达到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的想办法丰富和改善评价的各种手段,尽可能的是学生获得更多的评价机会,当然这里也可以尝试采用小组的自评或是小组间的互评的形式。在组织自评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整个的这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都是发挥作用的,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總之,利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会有所学习。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一定要立足教学实际,积极的为学生营造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乐在其中,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改革服好务。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8).

[2]曹廷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J].学周刊,2011,(13).

[3]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J].教育科学研究,2001,(12).

(作者单位:[1]岳金超,泗水县泗张中心学校;[2]王慧明,泗水县泗源小学。)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有效性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