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郊区域规划实践探索
2018-03-22王卓
王 卓
(运城市南山生态修复开发有限公司,山西 运城 044000)
1 “城市双修”的解读
“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指通过保障发展用地、更新存量土地、改造建设空间来修补和修复城市现存问题,以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城市双修”理念是国家基于转型期城市发展特征提出的城市更新手段,是新常态下对城市存量土地和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和再利用的新方法。2015年6月,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将三亚市作为首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目前,我国已陆续公布了三批共计58个试点城市,涉及江苏、安徽、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的重点地市。
2017年4月,山西省发布了《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17年行动计划》,其中第十九条明确要求全面开展城市“双修”。加快制定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城市“双修”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阶段目标,重点实施山体水体修复、违法建筑拆除、街道立面优化、广告牌匾整治、绿地改造、色彩协调和夜景亮化等工程,营造城市和谐空间格局和良好生态环境。
2017年5月,运城市印发了《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加快制定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阶段目标,重点实施山体水体修复、绿地改造等工程。2018年5月,市规划局组织各市直部门及专家对《运城市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进行论证,加快推进运城市中心城区“双修”的步伐。
2 运城盐湖区域现存问题
运城盐湖位于运城市中心城区南部,东至运三高速、西至解州镇西、南至中条山前沿、北至银湖街,总面积约230 km2,其中陆地面积约100 km2,水域和湿地面积约130 km2。该区域紧邻中心城区边缘,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私挖乱采、环境污染、垃圾倾倒等各种城市诟病都集中在此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 用地零散,缺乏系统性规划
由于对区域的定位不明确,各类规划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发展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系统性规划做指导。此外,区域内用地类型多样,且零散分布,较难形成统一风貌。
2.2 水资源缺乏,立地条件差
运城市本地水资源较为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89 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71 m3,仅占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8%,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因为气候、地形等原因,运城市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而且补给源较为单一,地下水也较为贫乏,同时该区域周边盐湖水体含盐量过大,不适宜作为灌溉水源,因此水源灌溉问题也是该区域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人为干扰大,地表破碎化严重
运城南山冲积扇区域内因过去采石挖山,以及周边村镇社区的生活生产活动频繁,产生了较大的人为干扰,林荒镶嵌,采石挖山较为集中的前山(乱石滩)区域、垃圾堆积的北坡区域地表破碎化现象都较为明显,对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城市双修”规划策略
3.1 生态修复策略
生态修复是通过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并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方向进行演化的一项科学研究和实践。首先,建立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现有生态基底无法完成自愈,需建立健全水、电等基础设施,为植被生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对城市废弃地、棕地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土壤、恢复植被覆盖和重建栖息地的基础上,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将闲置的城市废弃地改造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绿色开放空间;再次,对区域内水系进行梳理和重建。通过设置截流沟、利用乱石滩坑体等措施,将地表径流的收集与利用最大化,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攫取,盐湖周边建立恢复型湿地公园,净化水质,重建湿地景观;最后,对乱石滩地和受破坏山体生境重构。采取土壤改良等科学技术措施的应用,重构乱石滩地及受破坏山体的生境,为植被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
3.2 城市修补策略
城市修补应从提高群众生态意识,传播环保知识做起,让人们了解人类对于土地的感情不应该只是利益。首先,明确用地适宜性。科学分析各类用地适宜的建设内容,使建设在科学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其次,提取特征元素。对各类用地中的元素进行特征提取,选用最乡土、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重点突出,使景观风貌具有可生长性、可持续性及代表性;再次,以恢复原生植被为主。顺应自然之力,恢复原生植被,避免过度干预;最后,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在生态修复的前提下开展旅游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修复投资,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态修复。
4 以运城盐湖为例的“双修”规划实践
结合运城市盐湖区域发展的布局要求,以五大自然风貌分区为基础,以及文化传承的不同要求,形成“五区、两环”的总体规划布局。“五区”为南山森林游览区、山脚生态文化区、环湖湿地恢复区、园林乡村体验区及滨湖盐韵体验区,“两环”为百里禁墙环湖绿廊及环湖绿道绿化景观。
4.1 “五区”打造,修复城市破碎面
4.1.1南山森林游览区
南山森林游览区南至区界,北至南山山脚,东至S75侯平高速,西至省道S239。以“生态南山”为目标,增加绿量,在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以保护和提升现有森林资源总量为目的,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林木种类,提高景观效果,构建森林康养产业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助推器——南山国家生态公园。
4.1.2山脚生态文化区
山脚生态文化区南至南山山脚,北至绕城高速路林带边缘,东至S75侯平高速,西至省道S239。滩地建片林,建立复层林份大基地,打造绿色生态基底,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形成序列式景观段落,最终构建集生态修复、旅游休闲、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山脚生态文化区。
4.1.3环湖湿地恢复区
环湖湿地恢复区北至盐湖大道,东南西三向均以禁墙外50 m为界,向内至盐湖湿地水岸线。以湿地植被恢复为手段,以净化水质为目的,以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为内涵,使生境得到综合改善,吸引鸟类、小型哺乳类动物,构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
4.1.4园林乡村体验区
园林乡村体验区北至盐湖南岸湿地恢复区,南至绕城高速路林带边缘,东至绕城高速路侧,西至绕城高速路西侧。抓好美丽乡村连片区的规划建设,重点突出常平村与蚩尤村的历史文化村镇特色;依托村庄改造和田园风光建设古九州园艺博览园。整体实现“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的建设目标。
4.1.5滨湖盐韵体验区
滨湖盐韵休闲区北至北坡坡底,南至环湖大道,西至与运城绕城高速交点处,东至南杨家庄。传承深厚盐文化底蕴,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疗养、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城市慢生活体验区。
4.2 “两环”贯穿,修补城市生态格局
4.2.1百里禁墙环湖绿廊
百里禁墙环湖绿廊位于禁墙南北两侧各50 m。以禁墙遗址为核心,分类分段保护,构建文化、生态、游憩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历史文化遗址新形态。
4.2.2环湖绿道绿化景观
环湖绿道绿化景观位于滨湖路两侧20 m范围。集景观、生态、运动、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低碳、慢行的健康道,是亲近自然、休闲游憩、感受盐池周边不同自然风情的新空间。
5 “城市双修”的意义
运城市盐湖“双修”的实施,会使当地以森林系统为主的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不仅能够提升运城市的整体形象,传递生态运城、森林运城的理念与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且能对区域内经济结构进行深层次调整。通过对盐湖区域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带动周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开启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