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薄壁高墩滑模施工技术

2018-03-22

山西建筑 2018年31期
关键词:墩身高墩滑模

曾 飞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科技的发展,公路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在具体的建设活动中涌现出了多种形式、出现现代化构造物,其中最为代表的便是高墩桥梁。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因修建桥梁与公路时不可避免地会遇见峡谷,此时,要求构建高墩。为满足滑模施工需求,通常将高墩打造成空心墩,并为非变截面。在此类工程建设过程,若实施滑升模板施工,则不仅能改善施工质量,而且能缩减施工成本,可加快工程施工。

1 高墩滑模施工概述

1.1 施工原理

针对高速公路,借助高桥墩设计来构建桥梁,并借助滑升模板技术来开展桥墩施工,即为高墩滑模技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该项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为滑升模板的应用情况。在施工阶段,滑升模板可将自身负载完全转移至另一方,简单来说,为桥墩支撑杆,此时,桥墩可能会遭受大面积浇筑,若浇筑力度满足或者大于设计值,因液压系统的影响,滑升模板逐步上升,随后,围绕桥墩实施下轮浇筑操作,最终达成循环施工目标。

1.2 应用范围

高墩滑模施工拥有广阔的施工范围,可被应用在不同类型的桥墩建设工程中,尤其是在桥墩高墩偏高的条件下,此项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在高速公路建设水平日益提升的当下,对桥梁与公路建设提出新的标准,高桥墩随之产生。构建高桥墩时,应用最多的技术为滑模施工。该项技术既经济,又适用,施工效率较为理想。因此,高墩滑模施工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其在桥梁和公路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

2 工程实例

某冷水沟大桥,地形跌宕起伏,山脊呈现南北走向,山体上方属于斜陡坡,沟谷交错,植被生长良好,桥梁跨越山川沟谷。这座大桥长度全长达到891.3 m,主桥为324 m,并在主桥部位分别设置2个主墩与过渡墩,其中主墩墩身相对偏高,最高达到100 m,且墩身为薄壁空心墩。从施工周期、成本和安全性等层面着手,空心薄壁高墩实施滑模施工。

3 滑模的构成

3.1 模板

模板主要为大块钢模板,利用钢板充当面板,厚度达到5 mm,辅以角钢肋条。同时,模板、提升架以及操作平台采用刚性连接法,经由千斤顶的作用,牵引模板与操作平台缓慢滑升。各个模板均实施平接接缝,且加工精准、可靠,模板高度参照墩身断面大小与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设定,具体为1.25 m。

3.2 提升系统

支承杆也被称为爬杆,主要用来肩负千斤顶的所有负载。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主要使用液压千斤顶,其中支承杆长度主要包含4.5 m以及6 m这两种,且在爬杆接长操作中一定要错开相邻接头,以免接头出现在相同截面,规避模板偏位现象的出现,其中接头主要利用钢管衬管,经由焊接操作,最终形成[2]。

3.3 作业平台

3.3.1上部平台

在模板外侧布设上部操作平台,其宽度大小为1.5 m,通过角钢进行焊接,本工程使用∠10×10×5角钢,平台面借助δ850 mm木板来摊铺平整,确保接缝紧密。在滑模施工阶段,平台是开展混凝土浇筑操作、捆绑钢筋等基本平台,还是短时间存放工程材料与器械的场所,在存放过程中应禁止集中摆放在某一侧,一定要保证对称摆放。液压控制台能够自由堆放在某个位置,为避免雨淋,应在其上方搭设防雨棚。为提升施工安全性,针对操作平台周边借助1.2 m高钢管,本工程按照间隔1 m标准科学设置立杆,增设两道水平杆,一同组建防护栏杆,同时,借助密目网来实现全封闭。

3.3.2下部平台

下部平台主要为装修平台,主要用来开展混凝土外形核验、检修、调整、养护与放样等操作。平台借助角钢来焊接成形,在其表面摊铺厚木板δ850 mm,确保接缝严密,并在操作平台下方设立钢筋吊,其型号为φ25,吊杆钢筋长度达到2 m,平台表面宽度为70 mm,针对其周边,借助1.2 m高钢管,间隔1 m科学设置立杆,增设两道水平杆,构建防护栏杆,同时,借助密目网实现全封闭[3]。

4 施工工艺

4.1 滑模装设

在本工程中,滑模装设主要参照下述工序:顶面墩身放样、捆绑钢筋、装设滑模、装设爬杆、浇筑混凝土、滑动模板并上升、核验垂直度、滑升距离达到2.5 m时,设置装修平台、标准滑升、拆卸模板。

4.2 标准滑升

依据冷水沟大桥的墩身尺寸大小进行计算,应参照混凝土运输车容载量6 m3、可浇筑40 cm墩身来严格控制,待第一批混凝土完全进入滑模中,且出模强度达到0.3 MPa左右时,在正式实施滑升操作之前,系统检查,主要包含下述检查内容:提升架水平性和垂直大小、千斤顶是否可顺利运转、支承杆是否存在变形,满足标准后缓慢滑升。在施工现场,为严格控制滑升时间,可通过大拇指法进行控制:利用大拇指来按压混凝土,若表面出现细小裂痕,然而,并未出现下陷现象,且表面砂浆不会粘附在手指上,即为最理想的滑升时间。标准滑升参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设定适宜的滑升速度,其中主墩混凝土借助塔吊完成运输,施工温度偏高,有效控制模板滑升速度,将其控制在每小时20 cm左右的速度。标准滑升时,控制两次滑升间隔为0.5 h,然而,滑升间隔最大不允许超出2 h,并控制一次滑升以及日滑升高度,分别为20 cm和2.5 m。在具体的滑升操作中,参照气温变化情况严格控制提升时间,保证千斤顶行程位于20 mm,而中间提升高度处于1个~2个行程范围。另外,每滑升一次,要求开展一次测量操作,一旦发现问题,有效处理。标准滑升流程:浇筑混凝土、满足特定出模强度标准、滑升模板、核验垂直度、再次浇筑、捆绑钢筋。同时,依据工程施工要求,主筋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以9 m长为标准开展进料操作,并其下料长度设定为4.5 m,且借助直螺纹套管来完成钢筋连接。

4.3 模板拆卸

待混凝土浇筑临近墩顶位置时,滑模也出现最后滑升,此时的滑升速度小于正常滑升速度,待墩顶剩余高度不超过模板高度,且超出50 cm时,模板便不再滑升,当混凝土完全凝结后便可拆卸模板,此时,位于墩身顶端的混凝土几乎不会出现拉裂问题。

5 测量控制

滑升滑模时,因每只千斤顶可肩负的荷载各不相同,且千斤顶自身指标性能也存在差异,使得千斤顶爬升时涌现出不同的速度,进而在模板滑升过程出现偏差,产生平移或者扭转,所以,一定要有效开展调平以及垂直度控制操作。

5.1 滑模水平调控

首先,组装滑模之前,面向每台千斤顶,依据实际油路长度来开展行程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合理调整千斤顶,变动其行程螺帽,在理论行程层面保持一致。另外,在千斤顶上方安装水平控制器,使其每开展一次爬升操作后,便自动调平;然后,借助水平管实施水平检查。完成安装操作且调平之后,针对位于滑模周边的所有液压千斤顶分别装设水平管,滑升滑模时借助水平管完成水平检查。

5.2 中线调控与垂直度测控

调控中线与垂直度时,主要通过线锤以及激光垂度仪进行控制。针对承台,明确墩身中心点,利用施工平台,围绕墩身中心点,借助细钢丝绳来悬挂重量为50 g的线锤,进而获得模板垂直偏差,判断是否存在扭转。另外,也可借助激光垂度仪来测量并调控墩身各面,滑升一次后,马上测量,若偏差大于5 mm,则应有效处理。

6 质量保证举措

深入研究审查图纸,遵循按图施工原则,有效组织技术、管理与施工人员一同研读施工图纸;在施工环节,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各道工序参照抽检频率规范制作抗压试块,全面追踪、仔细检查混凝土强度;施工过程,依据标书有序操作,并指派经验丰富、高水平人员负责工程施工,全面控制各道工序;施工模板保证横平竖直,不允许出现跑模现象。捣固操作中,指派专人负责作业施工,合理控制分层厚度,以免出现蜂窝与麻面;提升质量意识,有效坚守质量第一理念,依据设计图纸,参照施工规范与标准,结合业主的实际需求,依托技术标准,全程开展创优工作,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机械设备操作与用电一定要依据规程合理开展,并针对用电设备装设稳定的漏电保护装置,确保配电箱连接大地,其中应格外注意夜间施工,清晰设置警告与提醒标识。

通过工程实践发现,该项技术具有系统性,包含多种优点,例如,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工作效率理想、自动化程度高。此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施工质量,缩减施工成本,还可加快工程施工,提升施工效率。

7 结语

滑模工艺具有先进性,它凭借施工便捷、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被大面积应用在桥梁墩台建设项目中。在实际施工阶段,我们应科学组装模板,合理把控脱模强度。同时,有效落实测量工作,以免滑模以及墩身出现偏转,全面保障工程施工。

猜你喜欢

墩身高墩滑模
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开裂原因研究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高效保湿养护膜在桥梁墩身混凝土养护中的应用
基于组合滑模控制的绝对重力仪两级主动减振设计
PMSM调速系统的自学习滑模控制
并网逆变器逆系统自学习滑模抗扰控制
使用SGCMGs航天器滑模姿态容错控制
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
论V型刚构墩身的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