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问题思考
2018-03-22李荣
李 荣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是十九大以后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规划乡村建设内容,提升乡村建设的质量。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中央于2018年2月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振兴乡村的目标,即到2050年我国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农业强、景观美、村民富。在内容中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让乡村治理工作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振兴农村经济,使其与现今的社会需求相符合,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战略能够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如可以解决三农问题,在农村充分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而缓解或解决我国现存的一些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等。
2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
实用性村庄规划中的“实”指的是针对乡村的实际情况,如村民的需求、村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规划;“用”主要是指通过具体的操作实施后达到村庄规划的最终目的,实现理想的规划效果。实用性村庄规划需要遵守的标准主要有:农村特色、满足村民的需求、规划内容简单明了、得到大部分村民的支持、规划内容容易实施。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体现在,规划重点村庄需求的不同可指定独立部分,其中分为四类规划内容:1)农房建设规划要求内容:包括建筑层数或高度、屋顶形式、建筑色彩和建筑风格等规定,有需要的也可以包括地块位置、用地范围、建筑安全等规划;2)村庄整治规划内容:包括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共环境和村庄风貌整治措施;3)特色村庄规划内容:对于传统村落、旅游村庄,依据需求,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4)农民自主确定规划内容:依据农民自发确定的需求,农民自主灵活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解决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建设的合理性、便捷性。而且实用性村庄规划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村庄环境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实用性农村规划还可以为农房建设提供合理的依据,有效的解决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村庄原有的特性进行保留并加以优化,凸显村庄自身的独特性。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用性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力度不足,内容与实际发展不符
由于相关人员对村庄规划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规划工作的开展无法结合实际,降低了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再加上资金扶持力度较低,资金欠账问题严重,使得规划工作与实际发展不符。
3.2 村庄规划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
在开展村庄规划工作时,由于未与当地村民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规划内容存在片面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降低最后的治理效果。另外,在村庄规划时,一味的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村民自身的利益,进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
现阶段村庄规划超出了村庄当前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不利于规划的具体实施,同时规划过于盲目套用城市规划标准,内容繁杂,不适用于村庄建设与整治,缺乏可操作性。据统计全国58万个行政村,其中52%的村庄找相关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但是仅有10%的规划能够有效的指导具体建设实施。
3.3 未凸显其自身的地域特色
很多村庄规划工作的开展并未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使得很多本土文化被破坏。再加上一味的照搬照抄,使各乡村建设大同小异,影响其发展的进一步深入。
3.4 专业人员缺失,管理薄弱
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由于专业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缺失,使规划内容不能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严重的阻碍了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在房建方面,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引和管控。
4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建议
4.1 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
为了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首先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其重视力度,并安排专业人员开展规划工作;其次,结合目前的相关政策措施,对村庄规划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其可行性;最后将编制内容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村庄建设的质量。
4.2 创新和变革村庄规划理念
首先,利用新时代、新目标以及新思想的引导,对原有的规划理念进行创新,让村庄规划更加的科学化、实用化;其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科学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村庄面貌,掌握村民的需求,构建一个交通畅通、环境优良的生活环境;最后,将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加强村域政治的效果,从而增强村庄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4.3 不断完善规划的具体内容
坚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规划的引领效果,以加快建设步伐,同时也需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以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不断的完善村庄规划内容,才能保证村庄的有序建设,进而实现我国最终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进行规划内容编制时,要做好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布设工作,针对先前设施建设的不足要进行完善,尽可能实现共享、服务的目的。
4.4 根据村庄的具体条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计划
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产品发展规划,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促进各方面的融合发展,以延长产业链,提升其价值,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另外,加强要素聚集,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及人力资本,进而激发出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此外,实现农业的适度经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并不断的扩展农民的致富渠道,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全面脱贫攻坚、全民进入小康生活提供强大动力。
4.5 加强村庄规划的管理和控制
1)不断的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摒弃陈旧的、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转变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提升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2)农房建设时需要加强对其刚性管理和控制,如用地限额、建筑层数、面积等问题需要有所规定,并且要秉着节约、集约土地、不占用耕地的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将对村庄的规划纳入到村规民约中,这样可以提高村庄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提高专业指导水平,合理的安排规范工程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从而保证规划内容可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增强施工的安全性。
4.6 加快专业人才引进的效率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结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展开综合考量工作,因此在规划工作汇总,需要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团队。另外在团队构成中,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领导,还要有土地、农业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规划工作的开展,优化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4.7 积极听取民众的意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以农村的要求作为主导,充分的考虑农民情感上的认同以及利益的获取,从而确保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规划制定初期,应多多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建议,了解村民的具体需求。在开展村庄规划文件内容审批工作前,需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文件内容与村民交代清楚,待大部分村民代表同意后方可上交有关部门,从而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村庄建设的顺利进行。
4.8 制定相应规划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
实用性村庄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水平和现状来来分析村庄的主要需求,并且制定相应规划内容,做到不千篇一律,与实际紧密结合。
要编制好村庄规划,必须强化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应包括四方面基本内容: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及村庄整治指引规划。指导村庄规划的具体要求:构建乡村生活功能圈,明确村镇布局。统筹布局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乡村风貌、村庄环境、农房等整治策略,空心村治理方案。
5 结语
为了更好的实现村庄建设的目标,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需要深入的了解村庄的经济条件、文化特色、历史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特征,并全面的掌握农民自身的生活需求,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村庄规划的内容,提升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保证村庄建设的质量,使其与城市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终为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